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诚信文化分会    主 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诚信餐饮

加强网红餐饮监管是一道行业课题

时间:2021-08-27 09:20:56 来源:腾讯网 作者:迟末

  8月23日,市场监管总局在新闻通气会上公布了今年4月以来6起群众关注的食品安全案件查处情况。这6起食品安全案件包括:某“小龙坎”火锅店使用黑作坊加工假冒“鲜鸭血”;某“蜜雪冰城”奶茶店使用过期食品原料;某“华莱士快餐店”炸鸡掉地继续使用;某“杨国福”麻辣烫店存在汤料污秽不洁;某“奈雪的茶”奶茶店加工使用腐烂水果;某大润发超市“发臭隔夜肉洗了再卖”。

  理性来说,网红并不会成为安全和品质的保证。网红餐饮也不会例外,其食品安全并不取决于名气多响,许多网红餐饮近期纷纷“触雷”就是现实注脚。恰恰相反,网红餐饮品牌下任意一家实体门店出现的乱象,都很有可能是该品牌的普遍问题。就如相关报道显示的,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场监管部门全面排查辖区内的“杨国福”麻辣烫门店共计3323家,责令整改841家,警告5家,立案查处24件。显然,一些网红品牌的食品安全存在系统风险。

  出现上述问题,与网红餐饮模式不无关系。网红餐饮,说简单点儿,就是传统加盟连锁餐饮在网络时代的升级版。通过网络营销,加速网点扩张,实现品牌与市场的快速复制,但在经营上还是依靠社会资本的加盟,具有明显的松散性。同时,网络餐饮扩张,除品牌扩张外,还伴随着管理模式的输出以及工艺、材料的垄断,即建立起品牌独有的原材料配送链条。这些都决定了网红餐饮食品安全控制的复杂性,不仅包括在网红经济赚快钱的心理焦虑下对食品安全的漠视,也包括在其运营管理各个环节中食品安全责任的模糊不清,从而导致漏洞百出。

  由此可见,网红餐饮的食品安全与传统单个的餐饮机构有很大不同,其监管不只是点与地域的小课题,而是变成了线与面乃至行业的大课题。毫无疑问,这对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考验管理智慧。首先,需要进一步完善网红餐饮模式的食品安全管理规范。既要明确谁运营品牌、输出模式,谁就要对品牌下网点的食品安全承担管理责任,又要明确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连带责任,从而廓清模糊地带,给行业的模式复制戴上食安管理的紧箍咒,倒逼各个环节提高食品安全管理的自觉性。其次,需要建立常态有效的监管机制,推动监管前置,而非总在事后疲于应付。一方面,要牵住食品安全的牛鼻子,强化对各个品牌餐饮原料供应渠道的抽检与溯源管理,坚持防控常态化;另一方面,要建立打破地域限制、“全国一盘棋”的联动协调执法管理机制,真正提高监管的效率与效力。

责任编辑:刘娜
 

上一篇:站在资本边缘的重庆本土小面

下一篇:食品安全无小事,网红餐饮企业须守住安全底线

编委会 | 网站简介 | 机构设置 | 会员简介 | 人员查询

中国诚信文化网cxzg.cslai.org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京ICP备13008251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