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诚信文化分会    主 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诚信人物

相遇胡老师

时间:2024-04-01 14:43:57 来源:中国宪法传播网 作者:徐宜发

  我与胡老师相遇纯属偶然。虽说没有聊上几句话,我也能听得出她一路走来所付出的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正是她那种执着的精神,才从白手起家一步步走向辉煌。走得是那么坚实,那么有成就,那么令人敬佩!

  我早就知道胡老师的名字,她是这个时代的名人。她创办的全国第一所民办高校黄河科技学院,现已升格为黄河科技大学,至今已走过40年的奋斗历程。伴随着胡老师在教育事业上走过的路,她荣获了“中国最具魅力校长”等称号。

  新春诗会我与胡老师参加启动仪式

  其实,我对黄河科技大并不生疏。早在13年前的2011年9月22日,黄河科技大举办第87期“黄河论坛”,我应邀作为主讲人参加了这次活动。我演讲的主题是“让青春绽放绚丽光彩”,讲述的都是发生在我身边的励志故事,激励同学们勤奋学习,培养吃苦精神,努力做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演讲之前,时任黄河科技大办公室主任的王军胜与我进行了沟通,我也作了充分准备,还特意安排时任郑州铁路局工会主席王俊吉和离退部部长张镇轩一同前往,参加这次有意义的活动。

  我所说的胡老师就是年过八旬的胡大白老人,比我年长6岁,当然我要称她为大姐。我崇拜她、敬仰她,佩服她那种不知疲倦的执着精神。

  进入阳春三月,中州大地万物复苏,春意盎然,河南省诗歌学会、河南华夏艺术学院和黄河科技学院联合举办“新春诗会”,特邀我参加这次文化盛会。按照诗会组委会的要求我走进会场,落座之时忽然眼前一亮,旁边座签上写着“胡大白”三个字。我很想走近胡老师与她聊聊,写一篇关于胡老师的文章,以表达我对这位当代女豪杰的崇敬之情。只不过实在找不到适当的机会,所以这事儿一直停留在想象中。她是个大忙人,怎么会有时间接受我这个无名之辈的采访呢?今天能与她近距离接触机会难得,怎么着我也得与她聊些家常话,了却我一种心愿。

  在悠扬的乐曲声中我与胡老师边看边聊

  诗会就要开始了,我看到一位精神矍铄的年长女性匆匆忙忙向我走来,我猜想她准是胡老师。没错,来人正是胡老师。她还没坐稳我轻声来了一句:“胡老师,您好”,胡老师面带微笑回了我一句:“你好。”随后,我自报家门说到:“我与新中国同龄,一家三代都在铁路上工作,我开了10多的火车……”,胡老师听我说开过火车,似乎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这时已到10点钟,我们的聊天与诗会同时拉开了帷幕。

  伴随着悠扬的乐曲声,我们悄悄低声聊天断断续续进行着。

  胡老师听说我曾经开过火车,紧接着说到:“我五叔也是火车司机……”,或许她们家有人与我同行才有了这样一种亲近感,使得我们有说不完的话。

  胡老师告诉我,她的祖籍在江苏,父亲是个很有名气的郎中。至于她们家为何来到郑州、怎么来到郑州,我正想问起缘由,她的手机铃声响了,接了电话她急忙起身走出了音乐大厅。我知道又有事了,否则她不会走得那么匆忙,我们初次见面就这样草草结束了。

  这几天,我一直在回想胡老师给我讲的那些事。

  胡老师生于1943年的逃难路上。1942年,河南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灾,百姓生活极度困难,无数难民一拨接着一拨潮水般地涌向外地。第二年她们全家在郑州也实在撑不下去,父母无奈只好收拾行囊,全家8口也随着逃难人群外出寻找生计了。

  熙熙攘攘的难民逃难到何处?史料上有记载,那是一段难忘的历史。2011年,由导演姚晓峰执导的40集电视连续剧《叶落长安》,是编剧赵冬苓、吴文莉以1942年河南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旱灾为背景,讲述人们流离失所、背井离乡逃难到陕西落脚西安的故事。虽然这是一部影视艺术作品,可它也是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演绎了民国时期“走西口”的故事。胡老师的一家就是河南遭受特大旱灾,于1943年青黄不接的年头,从郑州出发到西安投亲靠友躲过灾荒。我们这个家族也有同样的遭遇,只不过是时间不同。我父亲的堂兄二人在郑州实在生活不下去,迫不得已于1945年逃到陕西,举目无亲托朋友在西安好不容易找到了差事。一个进了铁路,另一个在化工厂谋得一职,生活才安顿下来,直到现在他们的后人还一直生活在那里。那个时候,河南逃荒到西安的人比比皆是,西安火车站附近的道北区是河南人当年逃荒落户西安最集中的地方。

  来自于影视作品中的难民出逃场景

  1943年胡老师一家逃难西行,父亲拉着架子车带着全家人一步步前行。路过洛阳在一个石灰棚里胡老师出生了,父亲为她取乳名“白宫”。老爸不愧是个有点文化的人,在生活如此艰难的境地还为她取了个浪漫的名字。他们落脚西安,靠亲戚的帮助开了一个小杂货店勉强维持生活。后来,她五叔也来到西安进了铁路,在机务段一步步走上火车司机岗位。4年之后,胡老师的父母又带着全家回到了郑州。

  1948年10月22日,郑州解放了,胡老师的父母开了一个磨坊,生活相对稳定。第二年,胡老师到了上学的年龄,取学名“胡大白”入校读书了。

  胡大白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学习成绩总是排在年级前几名,上高中二年级那年读完了高中全部课程,以优异成绩考入郑州大学中文系。1964年,胡大白大学毕业来到郑州第十三中学教书。站在三尺讲台上,她以独有的教学风格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和爱戴。党组织惜才爱才,把她调入郑州大学到中文系执教。是金子在哪儿都发光。她在大学的讲台上,同样以博学的知识和精彩的讲述赢得了掌声和鲜花。

  1981年冬天,胡大白到修武讲学不幸因公负伤,全身重度烧伤面积达37%。她实在无奈躺在床上养病3年。这3年是她最痛苦的3年,这3年是她最无奈的3年!

  胡老师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她养病出院不能再回到讲台上传授知识,虽说国家有优厚的待遇让她生活无忧,可她怎么也忍受不住“无事可做”的痛苦。思来想去她选择了开班学习辅导班,用另一种形式把知识传授给青年一代。她从辅导班起步,经过不懈努力于1984年创立了河南黄河科技学院,进而发展成黄河科技大学。如今的胡老师已是桃李满天下。

  一次春天的诗会,一次偶然的相遇,一次短暂的交流,我深切感到胡老师热爱生活充满激情,一身正气。她是一个勇于担当、坚韧不拔、乐于奉献的人!
 

  作者简介:徐宜发,1949年10月生于郑州。火车司机,现已退休。喜爱写作,著有《我心永恒》、《我的太阳》、《我书我心》、《我行吾咏》、《我述悟声》、《我行我诉》散文集,并出版《岁月映画》(6卷)纪实文学作品选等。其文学作品常在全国报刊杂志发表,系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学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铁路作家协会原副主席。

  编辑:刘娜

上一篇:迎着光,他是车水马龙中最可爱的人!

下一篇:“功夫熊猫”记四川江安公安民警余洋先进事迹

编委会 | 网站简介 | 机构设置 | 会员简介 | 人员查询

中国诚信文化网cxzg.cslai.org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京ICP备13008251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