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福田的翠湾社区,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沙头派出所社区民警刘绍耿的便民企业微信,已然成为辖区居民心中的“安心热线”。凭借这一创新便民工具,刘绍耿将反诈劝阻、纠纷调解、反诈宣传等服务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搭建起一座坚固且温暖的警民连心桥 ,这也是深圳公安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行“便民微信”社区警务工作法的生动实践。
紧急劝阻,守住居民养老钱
不久前,刘绍耿收到辖区居民曹叔叔发来的咨询信息:“警察同志,我收到快递短信说有个包裹到了附近快递服务站,可上面没具体地址,打电话过去,对方说系统还会自动扣我钱,这是不是诈骗啊?”收到消息后,刘绍耿深知此类诈骗手段隐蔽性强、老年人防范意识弱,极易造成财产损失。
为快速确认情况,他第一时间安排反诈员前往曹叔叔家中核实。反诈员现场详细了解情况,确认曹叔叔还未落入诈骗陷阱后,耐心叮嘱道:“以后遇到陌生短信和电话,千万别轻信,多和家人商量,也能随时联系我们。”曹叔叔悬着的心终于落下,连声道谢:“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我这养老钱怕是保不住了!”此次成功劝阻,正是刘绍耿借助便民企业微信,快速响应、精准防范诈骗的典型案例。
搭建平台,巧解社区大小事
刘绍耿的便民企业微信,不仅在紧急时刻发挥关键作用,更是化解社区矛盾纠纷的“秘密武器”。此前,社区新租客向他反映,楼下水果店小喇叭噪音太大,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但因刚搬来,不愿当面与商家沟通。刘绍耿得知后,立即通过便民企业微信牵线搭桥。他先联系已加为好友的水果店负责人,起初对方认为音量并无不妥。刘绍耿随即联合物业,携带专业设备前往现场测试音量分贝,并结合业主诉求,耐心劝说商家,阐明邻里和谐对店铺经营的重要性。同时,他及时将水果店的整改意愿反馈给业主,缓解业主的抵触情绪。经过多番沟通协调,水果店负责人最终同意调小喇叭音量,业主也对处理结果表示满意,一场潜在的邻里纠纷就此化解。
类似的调解案例在翠湾社区还有很多。有位居民家中的隐形眼镜被家政人员打扫时不慎冲入马桶,双方因赔偿问题产生争执。业主第一时间通过便民企业微信向刘绍耿求助。刘绍耿先在微信中安抚双方情绪,分别倾听业主的损失诉求和家政人员的难处,摆事实、讲道理,引导双方互相理解、各退一步。随后,他联系物业协助,约见双方当面协商。在刘绍耿的不懈努力下,家政人员同意合理赔偿,业主也表示理解,多年的合作关系得以延续。通过便民企业微信,刘绍耿让社区矛盾在“线上沟通、线下调解”的模式中迎刃而解 。
唠家常宣传,多一份信任
在翠湾社区的小广场、楼栋下,常能看到刘绍耿与居民围坐聊天的场景。社区白天多是老人在家,面对新型诈骗手段,他们了解较少、防范意识薄弱,传统的反诈宣传方式很难让他们真正听进去。为此,刘绍耿转变思路,将反诈知识融入唠家常式的交流中。看到老人聚在一起打牌、聊天,他便主动凑过去,从“最近菜价涨没涨”“孙子放假去哪儿玩”等家长里短开启话题。待气氛热络后,再自然地穿插近期高发的诈骗案例,把“陌生快递短信”“外地联系电话”“要求远程控制手机”等养老诈骗关键词巧妙融入聊天内容,用辖区真实事例提醒老人:“遇到这种事别慌,先在微信上问我一句,耽误不了几分钟,却能保住养老钱!”
刘绍耿亲切的话语、接地气的讲解,让居民倍感贴心。“刘警官说的都是实在事,听着亲切,记着也牢!”一来二去,居民对刘绍耿的信任感越来越强,不少人主动要求添加他的便民企业微信。这小小的便民企业微信,不仅筑牢了社区反诈安全防线,更让警民关系在一次次唠嗑、一次次互动中愈发紧密。
刘绍耿以便民企业微信为依托,将“脚板警务”与“指尖警务”有机结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警务工作中的创新实践。未来,他将继续扎根社区,通过这一便捷的沟通平台,为居民提供更贴心、更高效的服务,守护翠湾社区的平安与和谐 。
上一篇: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论新时代“银发力量”的价值与担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