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事情翻篇了,大家还是好邻居……”近日,在重庆市石桥铺紫薇北苑小区,曾因装修而闹出纠纷的两家人握手言和。能继续保持好的邻里关系,他们发自内心地感谢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人员。
就在前不久,街道调委会工作人员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两家业主因为装修时大门开向问题发生矛盾。发现问题后,工作人员迅速对该矛盾进行等级甄别和风险研判,并一对一制定出调解方案,成功进行调解,避免了两家人矛盾的进一步升级。
这仅是重庆九龙坡区司法局深化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建设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九龙坡区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整合各类优势资源,积极探索先进工作方法,盯牢“预防在先、发现在早、解决在小”目标,按照“以防为主、调防结合、多种手段、协同作战”的工作方针,着力做到“排查全覆盖、管理细分类、研判早预警”,着力提升各级调解组织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的执行力和公信力。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收到了良好效果,得到了社会各界好评。
筑牢调解根基
“四定”为抓手 强化人民调解基础
劳动保障、看病就医、扶弱养老、安居住房……如果处理不好这些涉及群众利益的“小事”,不仅会给群众生活带来困扰,还容易引发社会矛盾,严重影响辖区安全稳定。
为此,九龙坡区选择注重深耕基层,瞄准基层矛盾“关键点”,扭紧联调联解“程序链”,不断夯实基层调解建设。而夯实基层调解建设的第一步,就是规范人民调解制度。
今年4月,渝州路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高原接到辖区居民荣先生求助,家中几位最近因遗产继承引发纠纷,迟迟得不到解决,因此希望借助人民调解制度来解决这一烦心事。
最开始高原以为这只是一件简单的民事纠纷,但是经过详细调查后,才发现这件事情远比想象中复杂:“这件纠纷总共有六位当事人,涉及一个家庭四代人,以及其中两位当事人还在北京,因疫情原因不能到重庆进行调解。”
如此复杂的纠纷,没有让高原退缩,通过两个月的时间准备材料、请教法院专业人士、与当事人背对背调解等方式后。最终在今年6月底,高原在九龙坡法院的帮助下,通过远程庭审系统,对这一起纠纷进行调解,圆满解决了这一复杂的遗产继承纠纷案件。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人民调解员所展示出的职业素养以及专业能力得到了六位当事人一致称赞。
“我们以“四定”为抓手,持续强化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拓展调解渠道,丰富调解内涵,提升调解成效,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九龙坡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所谓的“四定”即:定人员,把队伍建起来,目前全区13个镇街以及156个村(社区)均有专职调解员坐镇调解;定职责,让责任实起来,司法局通过定期开展人民调解员专题培训,进一步提升人民调解员队伍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养;定机制,让效率高起来,为了最大限度提升调解效率,司法局优化梳理调解流程,按照不同的矛盾程度,分为口头、简易、一般、疑难、重大五大类,每一类采取相应的调解方式,实行分级调处;定考评,让调解活起来,司法局每季度定期开展人民调解案件评查,由各镇街司法所初审、区司法局全面复审、评查小组抽查,切实提升调解案件质量和调解水平。
除此以外,九龙坡区司法局还因地制宜,针对辖区内在医患纠纷、道路交通、物业管理、城市管理、劳动争议等矛盾纠纷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专门建立行专调委会21个。经过多年深耕,一张连接全区村社、镇街的人民调解的“大网”已经织就完成,实现各类大小矛盾“一网打尽”:今年以来,全区人民调解调解案件总数5052件,调解成功4994件,调解成功率98.8%,涉及当事人数总共10215人,涉及金额9547.93万元。
铺就调解“高速路”
三调对接 组建高速调解渠道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浙江在治理社会矛盾中创造了“枫桥经验”,其最鲜明的特色就在于:尽最大可能在矛盾激化前就将它化解掉,最大限度把矛盾吸附在当地,实现矛盾不上交。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九龙坡区司法局相创新开展访调对接、诉调对接、警调对接的“三调对接”社会治理体系的探索实践,全力推动“枫桥经验”的九龙实践。
今年5月,九龙坡法院在一小时内成功调解一起标的额超1.55亿元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据了解,被告重庆某投资公司因资金周转困难,向原告重庆某银行申请借款1.439亿元,被告洪某、周某、孙某等就上述借款提供担保。合同履行中,被告重庆某投资公司未按约履行还款义务,原告遂将该公司及担保人诉至法院要求还款。
案件受理后,该案承办法官考虑到案件的实际情况,认为调解结案更有利于化解双方的矛盾、彻底解决纠纷,本着节约司法资源、减轻当事人诉累、维护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初衷,结合证据厘清双方权利义务关系及争议焦点,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
九龙坡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在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和西彭法庭建立调委会,在警力20人以上的14个派出所全部建立‘驻所调解室’,在区信访办建立驻信访办调解室,这即是‘三调对接’机制。”
那么,不断完善的访调对接、诉调对接、警调对接的“三调对接”机制,在九龙坡全区产生了哪些效应呢?
在 “三调对接”机制建立后,其程序便捷、方式灵活、立场中立的独特制度优势,在九龙坡全区形成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社会治理新体系,在“枫桥经验”的九龙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和发展,已成为当地社会稳定的“安全锁”。
同时,“驻所调解室”、调委会以及驻信访办调解室的调解员还要协助自身相应单位,对包括矛盾纠纷当事人在内的不特定群众开展法律法规、依法维权等知识宣讲,给不少一线工作人员“松了绑”“减了负”,实现了“专业的事请专家做、行业的事让行家办”的崭新局面。
“三调对接”机制为何能够成功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我认为,其成功的核心是整合资源后,形成合力的依法调解。”九龙坡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解释说,在具体的调解中,法律法规是成功调解的基础,而“三调对接”则把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到一起,形成化解社会矛盾的强大合力,有效地推动了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及时化解。
探索调解特色
因地制宜 打造特色调解品牌
人民调解规范化、“三调对接”高效化,彻底打通了基层矛盾纠纷调解“最后一公里”。除此以外,九龙坡区司法局还鼓励个基层单位因地制宜,打造拥有各地特色的矛盾调解品牌。
黄桷坪街道针对辖区矛盾调节手段单一、复发率高等问题,加之辖区内有大量心理工作者的契机,创新打造“小蕾花开”工作室,通过心理测试和心理宣泄等方式,帮助居民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和心理健康指导,缓解平时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各种心理压力,以此来化解和预防各类矛盾纠纷。如今已形成了“小蕾花开+巡回调解”这一创新调解机制。
石桥铺兰花社区的房屋大多修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九龙坡区有名的老旧小区。由于房屋老旧,经常发生漏水、外墙脱落等邻里、物业矛盾纠纷。为此,社区立足治理实际,结合管理难点、痛点问题,建立“老李说理”调解室,负责人李寿明还专门学习房屋构造知识、相关法律法规为调解工作打下基础,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还摸索出了一套“五心五巧”矛盾调解工作法。调解室自成立以来,调解各类纠纷3757件,调解率达100%,协议履行率达100%,满意率达100%,成了居民心中的“免费法庭”。
如今辐射4个社区的二郎派出所兵哥工作室,其实建立初衷只是一个微型的社区矛盾调解站点,但在后期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的实践过程中,推动兵哥工作室同辖区内的党建基地签署互联协议,再牵头整合辖区中小物业,不断地完善构建社区矛盾化解的联防联制新模式。
兵哥工作室平均每日会受理30余起矛盾纠纷,其中大部分是物业纠纷等问题。虽然矛盾的样态总是“千奇百怪”,但是兵哥工作室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处理体系,通常能够直击要点快速解决。
除此以外,“清姐连心屋”、“渝事好商量”这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亲民化调解平台成功的背后,都少不了九龙坡区司法局的在背后的支持与帮助。
“除了打造地方特色品牌,我们还要加强普法宣传工作,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九龙坡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谢家湾街道万福路宪法主题公园,渝州路街道龙景湾社区“三治结合”公园成功建成,黄桷坪街道同乐园法治公园改造,石坪桥街道造漆村宪法社区的打造,实现了法治公园、法治广场、法治长廊、村社区法治宣传专栏、橱窗全覆盖。这些阵地的建成可以很好地进行宪法知识的宣传推广,实现了普法工作与市民日常生活的趣味互动,让市民们遇事懂法、守法、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