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夏天,又热又闷又湿,令人萎靡不振。看着几个年轻员工作没精打采状,年纪略大一些的杨某提议说:“下班我们去大鹏开个派对,玩上一宿吧!”
派对?那就是唱歌、喝酒、吃烧烤喽?周围一阵欢呼声。林某是杨某的好友,他马上拿起手机订了一家民宿,“我先把钱垫了,回头AA。都带上女朋友啊!”
当晚,总共八个人分头打车来到民宿。拿了房卡,分好房间,上二楼KTV打牌、唱歌。杨某带着女朋友小倩到茶水间里,给每人调了一杯饮料端了出来。阿强随手端起一杯说:“这是咖啡吗?”杨某笑着说:“好喝的。”阿强正好有些口渴,端起来一饮而尽,口感甜甜的,杯底残留了一点小渣渣。
林某贴心地递给自己的女朋友一杯咖啡,故作神秘地说:“这里面呀,加了会让人兴奋的东西,对身体没有危害的,你可以试一下。”看到林某自己也拿了一杯喝起来,女朋友也好奇地拿起一杯喝了几口。
一旁的小倩,也很热情地将饮料端过来,邀请一位女士品尝。对方开口推辞道:“我有心脏病,喝了也没事吗?”小倩笑了,“姐,没事的,这个不会上瘾,只会让你玩得很开心。”盛情难却,这位女士也抿了一口。
人多就是热闹,大家很快就玩起来。有的围在一起玩“掼蛋”,有的举起麦克风引吭高歌,有的随着节奏摇摇摆摆,真是轻松惬意呀。
玩了一会儿纸牌,阿强开始觉得自己头有点昏。他晃晃脑袋,一转头,却看见杨某从裤子口袋里掏出一个保鲜袋,再从袋子里拿出一颗胶囊,拧开胶囊后,把里面的粉末倒入一杯啤酒中。咦?这是在干嘛?没等他想明白,电话响了,他叫的外卖到了。阿强下楼去拿外卖,却觉得自己头更昏了。
想到杨某刚才的举动,阿强本能地觉得不对劲,他直接回到房间,并发微信叫了两个同事到自己的房间来。
“我就喝了一杯咖啡,怎么现在觉得头好晕,很兴奋,浑身却没力气,还有点发冷?”阿强纳闷地说。
另一个瘫坐在椅子上的同事用手撑着头说,“我,我,就像……喝酒喝上了头。”
他的女朋友则小声说:“我身体发热,手心出汗,看东西有点重影……”
房间里,几个人面面相觑,眼里盛满同样的疑问:“他们到底给我们喝的什么?兴奋剂?致幻剂?K粉?还是……?”
几个人越想越不安,“我们报警吧!”
民警现场提取了阿强等人使用过的杯子、饮料瓶以及上述物品内的液体。经鉴定,在这些杯子、液体中,均检出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简称MDMA)、氯胺酮。警方也对他们头发和尿液进行了提取检验,竟也检出这些成分。
竟然是毒品!得知检验结果后,几个人先是面面相觑,继而怒不可遏:谁不知道毒品害人!怎么能给我们喝含有毒品的饮料?!
到底是怎么回事?面对警方的讯问,杨某老老实实地招了。他为了派对的气氛能“嗨”起来,专门准备了一些装有毒品粉末的胶囊,他和女朋友小倩一起,把胶囊里的毒品粉末混在咖啡、果汁里,用勺子搅匀了端给大家。林某也一起调了两杯加“料”的咖啡。
“毒品是哪里来的?”“……在酒吧买的”。
此前,杨某购买吸食过好几次毒品了,他还让女朋友小倩一起吸食。2023年8月,杨某、林某和小倩一起在国外游玩时,还在境外一起吸食过胶囊状毒品。回国后,小倩曾试图网购大麻,钱都转了,因为对方被警方抓了,才没有得逞。这次派对前,杨某也私下和林某说了,他会带毒品来。
民警对杨某住处进行了搜查,现场发现并提取了四瓶胶囊,胶囊内为粉末状物品,总净重200多克。经鉴定,在其中检出常见毒品成分甲基苯丙胺、氯胺酮、MDMA。
我国刑法规定,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杨某等三人欺骗他人吸食毒品,情节严重,其行为触犯了刑法第三百五十三条,应当以欺骗他人吸毒罪追究刑事责任。深检君的小伙伴龙岗区检察院依法对该三人提起公诉。
鉴于杨某、林某有自首情节且认罪认罚,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并取得谅解,法院一审以欺骗他人吸毒罪,判处杨某有期徒刑七个月、小倩有期徒刑六个月、林某拘役四个半月,该三人同时被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元。
毒品有害,这是大道理,人人都知道。
检察官提醒:
第一,沾染毒品的“损友”,必须远离;第二,可疑的饮料,千万莫碰!
编辑: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