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见证发展变迁,岁月记录奋斗足迹。近年来,广东省广州市公安局增城区分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突出党建引领、机制赋能,着力打造“融警务”党建品牌,绘制以“统、融、慧、深”为核心理念的增城基层治理“作业图”,推动基层治理由“分散治理”向“融合共治”转变,为平安增城法治增城,乃至平安广州法治广州、平安广东法治广东建设贡献了公安力量,助力广东省高质量发展。 奋进新时代,阔步新征程。2024年,增城公安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在磨砺中坚守初心,在奋斗中勇担使命,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忠实履行职责使命 ,大力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更好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保驾护航,书写无愧于新时代的精彩篇章!
背景:向改革要动能、向改革要活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领域、新行业、新业态不断涌现,人流、物流、信息流加快流动,对新时代警务工作提出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增城区公安分局党委聚焦基层基础工作薄弱、基础信息要素不扎实等问题短板,坚持向改革要动能、向改革要活力,以创建“融警务”党建品牌为牵引,深化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探索创新“统、融、慧、深”基层治理工作理念,一揽子整合力量全力抓基层、打基础、补短板、提质效,推动公安工作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构建“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解决制约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发展的机制性、保障性难题,有力提升基层基础工作质效。
做法:创新“统、融、慧、深”基层治理工作理念
增城公安坚持以“统”字引领,“四个一”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坚持目标导向,把创新基层治理、推动“融合共治”提升平安建设质效作为党建品牌建设的切入点,通过党委会专题谋划、部署、推进基层基础工作,党委书记坚持履行抓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予以大力推进,以“四个一”着力打造党委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并“一揽子”推进的强大组织体系。一是坚持“头雁”领航,压实基层治理“一把手责任”。坚持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作为“书记项目”予以大力推进,并通过压实层级责任,抓好工作落实。分局党委书记是分局抓基层治理第一责任人,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分局基层治理工作,并通过书记抓书记,督促各级党组织书记认真抓本单位基础工作,一级抓一级,层级抓落实。同时,突出抓好党组织书记述职考核,把基层基础工作作为评价支部书记履职情况的重要内容,加强考核和结果运用,压紧压实书记抓基层基础工作的责任。二是坚持高规格统筹建设“一个大中心”。以分局人口管理大队二中队党支部为战斗“堡垒”,遴选基层派出所、业务警种业务骨干,在广州市率先建立实体化运作的增城公安基层基础管控中心,并融合区委政法委、来穗、住建及相关职能局,建立13个工作专班,在分局合署办公,按照“一个大中心、两张清单、三个平台”的运行架构,统筹开展工作,形成“党政引领、公安主导、部门协同”的工作格局,达到“举网以纲,千目皆张”的效果。三是坚持精准式“一个导向”。注重在思想引导上着力,加强理论武装,加强理论指导实践,局领导多次深入派出所、社区开展实地调研、召开工作现场会,将分局党委的核心理念传导,通过“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凝心聚魂形成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统一共识。分局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省公安厅“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的职能定位,推动各警种和派出所职能归位,明确“优先警种互助、属地派出所参与、社区民警严控”的警力抽调原则,确保各单位各司其职又紧密联动。同时,全面改革分局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明确按照“基层基础工作50%、警情压控30%、日常管理20%”的比例,制定派出所绩效考评办法和考核细则,引导派出所回归基础防范工作,做细做实基层基础工作。四是坚持清单式“一个归口”。坚持“清单+目标”工作法,将各警种部门牵头的基层基础工作任务绘制成“两张清单”(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清单、社区(驻村)民警职责任务清单),由专班牵头推进,实现基层基础工作统一标准、统一部署、统一培训、统一指导、统一考核“五统一”,引导派出所照单抓药、有的放矢,有效破解“业务部门追、派出所赶”的难题。
(二)坚持以“融”字聚力,“三个合”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坚持“借力、嵌入、融合”理念,积极发动镇街、职能部门、社会力量开展社会综合治理,全力夯实社会治理工作根基,最大化基层治理力量。一是强化内部整合,挖掘警力投入基层治理工作。依托“一个中心”,整合分局多警种部门力量资源,形成分局统一专门基层基础力量。深化非警务警情分流机制与矛盾化解机制运用,将社区民警从“副业”中解脱出来,腾出手脚投入基层治理工作“主业”。加强离退休老党员干部服务队建设,用好丰富“经验”和深厚“资历”,发挥老同志余热,深入村居开展矛盾化解工作。打造网上警务室,与中心警务室形成“网上+网下”社区警务矩阵,解决社区民警下社区时间难以保证、与群众沟通渠道不足,社区民意难以及时收集、掌握等问题,实现民情直通、民意直达、民事直办,全面提高风险预知、预警、预防水平。二是加强对外联合,不断壮大基层治理外部力量。深化分局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各派出所党支部与职能部门、镇街、企业、学校、村社区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融合其他部门优势资源,积极推动构建各方参与的基层治理工作格局。“将支部建在保安公司”,成立增城保安公司党支部,以支部统领业务开展,探索推出增城“荔安联盟”,全面激活群防群治力量,有效填补警力空缺,延伸警务触角,筑牢治安防控墙,构建“警力+民力”大巡防工作格局。探索构建“一个体系,三个基础,五项机制”群防群治基层综合治理模式,联动区委政法委成立了全区群防群治工作专班,制定全区群防群治工作清单质效评价和三级奖励工作机制,推动建立职能局、镇街、派出所同频共振群防群治工作模式,推动警企、警校、警居(村居、社区)等的工作联动,打造以社区党员民警为核心的“1+N”社区警务团队123个,纵深推动“公安巡防”与“群防群治”深度融合。三是深化内外融合,同向用力推动基层治理。充分发挥派出所党支部书记兼任镇街党委委员作用,统筹研究谋划公安工作与镇街工作,找准融合发力点,始终把推动基层治理的聚焦点放在深入推进城中村综合治理、人屋管理、交通安全治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等群众关心关注和急难愁盼问题上来,进一步凸显公安镇街深度融合治理特点和作用。深化社区民警作为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作用发挥,充分利用“民警”“委员”双重身份,加强社区警务团队建设,逐步建立完善“警格+网格”融合机制,推进104个警务区与1636个基础网格对应联动,将以社区民警为团长的警务团队与以村社区书记为网格长的网格小组相融合,建立完善“问题联治、平安联创、工作联动”工作机制,提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及社区警务工作,构建“社会联动”基层综合治理格局。
(三)坚持以“慧”字增效,“三个聚焦”激活基层治理新活力。认真贯彻落实科技兴警和公安大数据战略,精准把握“向科技要警力、用数据强战力”导向,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基础要素采集更新机制,逐步建立全区基础要素“一张图”,畅通赋能体系,提升基础管控能力水平。一是聚焦数据智能应用打造多维度防控区。成立“政法+公安+住建”智感安防小区建设联合专班,与区政数局建立对接联动机制,推动完成186个物业小区智感前端设备建设,全面实现智能化应用。结合城中村治理专项工作,有针对性地摸查推进城中村“五口”视频补点建设,运用“科技合围”打造“智能防控”社区,有效打击防范各类社区违法犯罪。二是聚焦数据汇聚驱动精准警务。探索构建全区基础数据管控汇聚中心,建立增城区基础要素管控平台,打造全区要素“一张图”,完成出租屋门禁和智慧安防小区、流动人口信息、门牌地址、房屋、基础网格等数据更新对接工作。开发应用增城区基础要素管控平台微信小程序,开展日常基础要素信息动态跟进工作,形成全流程闭环机制。三是聚焦数据赋能应用社会治理。汇聚出租屋门禁数据和智慧安防小区数据,通过数据应用精准赋能派出所开展社区警务及其他警务工作。实现天翼对讲机呼叫、视频监控、视频对讲等指挥调度功能,为实现扁平高效精准的社会治理提供有效支撑。
(四)坚持以“深”字推动,“三个抓实”开拓基层治理新路径。坚持“向先进看齐”“一名党员为一面旗帜”的总体要求,深入挖掘在基层基础建设工作中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先进典型,加大对先进社区党员民警的激励力度。同时,以“两张清单”为依据,完善派出所基层基础建设考核体系、社区民警考核评价体系,做实考核闭环,夯实基础推动落地见效。一是抓实标杆引领,助推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以“荔乡警营工匠”评比活动为切入点,结合枫桥式派出所创建等工作,深入挖掘社区警务队伍闪光点,加强社区警务人才选树培育,大力挖掘社区警务先进工匠经验,成功挖掘一批社区警务工匠人才,并运用“砥柱先锋”宣传平台持续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以点带面,激励社区民警扎根基层,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点点红星之火激发服务基层基础工作的热情。开展“标杆警务室”创建,营造赶、学、比、超的氛围,培育出一批坚持党建引领、多元化化解矛盾、全时空守护平安、零距离服务群众、内部管理规范、队伍建设过硬的“标杆警务室”。二是抓实党建与业务“同卷答题”。不断完善派出所基层基础建设考核体系、社区民警考核评价体系,通过“清单+目标”的方式,科学引导工作方向和重点,确保各项工作推深走实。在具体实践中,推行分类绩效考核机制,以“两张清单”加强各派出所和社区民警履职考评,每月汇总通报考评数据,关联各单位和社区民警绩效。同时,专门制定党建工作考核指标,明确党建任务清单,把落实党建基本工作制度与研究推进基层基础工作等重点任务情况,形成各级党组织日常议事决策考评指标,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将结果与单位、个人年底考核、评先评优、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等进行关联,有效解决党建工作虚化、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问题。三是抓实领导干部抓党建与抓业务“两手发力”。先后研究出台队伍工作清单、民警队伍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工作规范、谈心谈话工作实施办法、个人绩效考核办法,整合队伍工作清单内容形成领导干部“队伍工作”考核指标,把“队伍工作”与“业务工作”一并纳入各级领导干部个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根据领导干部职责分工区分考核权重,体现抓队伍与抓业务各有侧重但又统筹兼顾的考核特点。比如,针对派出所社区警务序列工作的考核,坚持领导干部分类分岗考核,形成同警种同岗位横向对比、纵向对标的良性循环,有效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充分调动各派出所争先创优积极性。
成效:向“智慧警务”“共建共治”“主动警务”转型升级,基层治理水平更高效
(一)从“汗水警务”向“智慧警务”转型升级,基层治理水平更高效。坚持党委统揽推动,区基层基础管控中心的组建运行,有效减轻派出所负担,让派出所社区民警有更多时间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回归防范主业,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该经验做法先后在《中国警察》《派出所工作杂志》上刊登。依托非警务矛盾纠纷分流处置体系,分流镇街处置非警务矛盾纠纷5427宗,经验做法得到上级和同行的充分认可,被评为“粤治-治理现代化”优秀案例;通过推广应用“粤居码”系统采集,全区流动人口“粤居码”持码率持续位居全市各区第一,涉出租屋案件类警情持续同比下降,人屋管理质效明显提升;依托增城区基础要素管控平台、智慧社区警务平台,基于警务政务数据资源,通过建立大数据精准分析模型,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76名,基础数据服务违法犯罪打击成效更加突出。
(二)从“单打独斗”向“共建共治”转型升级,基层治理力量更壮大。增城公安通过内部整合、对外联合和内外融合,基层治理工作由原来单一的社区民警工作逐步渐变为公安主导、镇街融合、社会参与的共同治理新局面,形成了以“荔安联盟”为代表的警保联勤联动新模式,构建起了“大基础、大群防”工作格局。“荔安联盟”建立以来,每天约1.2万名保安员、村社区群防队员、行业等群防群治力量参与巡逻防控、平安宣讲、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累计协助公安机关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500余名,协助处置各类警情2.3万余宗,该工作经验被省公安厅刊登简报全省推广。新研发的网上社区警务室自上线以来,关注人数和访问量持续上升,群众总留言量达2000多条,收集各类线索约400条,开展防范宣传约3.5万次,发布网上办事指引3500多条,使网上警务室成为完善基层治理的重要平台,成功入围广州市公安局“北斗”改革复制推广类项目。
(三)从“被动警务”向“主动警务”转型升级,基层治理热情更高涨。坚持党组织“堡垒”攻坚、党员示范发挥作用,通过建立“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清单”“社区民警职责任务清单”两张清单月度考核通报制度,并以“两张清单”考核成绩为主要依据,开展“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标杆警务室、优秀社区民警、“荔乡警营工匠”基层基础之星评选活动,并结合分局基层基础工作例会制度,表扬先进,激励后进,充分发挥先进示范引领作用,激励派出所、社区民警,从“被动”变“主动”,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更强的责任担当投身基层基础工作。2023年分局评选出13名优秀社区党员民警、1个警务室被评为市“标杆警务室”、1名社区党员民警被评为省社区民警标兵,1名社区辅警被评为省社区辅警标兵。选树市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3个、省级“岭南标杆警务室”1个,增江派出所被评为省公安厅创建第三批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优秀单位。
启示:全力构建“大政法、大基础”工作体系
要谋聚力,通过加强资源融合,着力提升多元化、系统化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增城分局党委坚持党建引领,不断细化举措,不断推动党建与基层基础工作相融合共促进。分局党委书记将基层基础工作作为“书记工程”进行推动,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并通过书记抓书记,一级抓一级,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书记“头雁”作用,带动分局各级党组织不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扎实推进“统、融、慧、深”为核心理念的增城基层治理“作业图”,实现基层基础工作“五统一”,即统一标准、统一部署、统一培训、统一指导、统一考核,建立增城区基层基础管控中心,推动完善基础警务机制,以优化“两张清单”为驱动,进一步推动派出所向“打防结合”“以防为主”转型升级。
要会借力,通过完善群防群治工作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壮大基层基础力量。坚持“借力、嵌入、融合”理念,加强与区委政法委、相关职能部门、各镇街的沟通联动,全力构建“大政法、大基础”工作体系,将一切可以为公安所用的力量发动起来,形成工作合力,构建“一个体系,三个基础,五项机制”的基层综合治理模式和“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的全域化群防群治体系,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工作目标。通过社区民警进“两委”,完善党组织架构,建立“警格+网格”融合机制,将以社区民警为团长的警务团队和以村(社区)书记为网格长的网格小组相融合,建立完善“问题联治、平安联创、工作联动”工作机制,提升基础治理效能。
编辑: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