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武先出版的三部著作《慕思杂俎》《闲情逸咏》《楹联小集》(四川人民出版社2020年8月出版),一本为文集,一本为诗词集,一本为楹联集,是作者近年来研习笔墨的心血结晶。三本书体裁不一,却包含一个共同的题材,就是对历史名人的书写。《慕思杂俎》中第一篇章“前贤瞻论”,分别以数千字的篇幅,书写了苏东坡、辛弃疾、陈子昂、杨慎、司马相如、李清照、陆游、杜甫等八位名人,《闲情逸咏》《楹联小集》也收录了歌咏若干位历史名人的作品。
《慕思杂俎》选取的八位历史名人中,川籍或长时间羁旅四川的先贤占了六位,作者桑梓情深,顺理成章。他关注这些先贤的政绩,并且对政绩的书写占据了文章的大量篇幅。像苏东坡,上至朝廷帝王友,下至天涯流放徒,黄州汝州杭州惠州儋州,一生四海零落,却能处处建功立业,类似筑苏堤、建救婴会之类事功,历经千年依然震烁人心。再如辛弃疾,一生磨刀霍霍向金国,可叹此身常不在沙场,其气吞万里如虎、千秋凛冽之战场英姿,不逊于秀才诗卷——不错,英姿我们是无缘再见了,诗卷我们可以一读再读,没有战场上的铁血将军,一定不会有诗行里的金戈铁马、黄沙漫天。以文才为索引,以事功为圭臬,此为作者选材之一大“机关”。其中七位男性,皆阳刚雄强之士、英姿勃发之人,苏东坡、辛弃疾自不必说了,陈子昂力行“风骨”“兴寄”;司马相如不卑不亢、怀柔安边,立破并举,“华夷一家”,不耀武扬威;杨慎流落边关数十年,出生入死须臾间,却秉持正气与义利并举、罪身退敌、痛斥科举,其凛凛铁骨,越千年而风范卓然……作者尚“武”胜于崇文,而此“武”并非武力,乃是以雄强威武为要旨的生命力。以之为美学原点,作者张扬着坚韧的、具有爆破力的男性美。
作者的观点,分陈于若干章节之首,要言不烦,清晰爽朗。关于苏东坡那篇,作者分成“文坛艺苑的巨匠”“人生征途中的强者”“社会生活中的凡人”三个单元,其下又各分若干小节来叙述。在“人生征途中的强者”中,又分出《在“变法”与“守成”的交争中不改初心》《在“忠规”与“恤民”的兼顾中奋厉淑世》等篇目。可以看出,陶武先的观点,大体上循于传统,毕竟他所写的人物,都是历史上几无争议的楷模,但是在对这些人物的解读与升华中,则别出机杼,多有新语。
这些文章叙事冷静,评价中肯,哪怕是作者激赏的人物,往往也留有余地。美好的声音,传之久远的声音,并不在于声大气宏,而在于理直气壮。这些文章注释分明,开卷之作《“千古一人”苏东坡》,全文不过数千字,仅注释就多达103条,光参阅古籍就多达17本,引用有出处,行文多典故,显示出严谨中的可爱、规整中的趣味。
作者对先贤们道德风范的刻画,以及对他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风骨的书写,不吝笔墨。在《男儿到死心如铁》这一篇中,以“报国显侠义”“为民秉仁义”“待人重情义”三个章节,展示辛弃疾爱国亲民、重情重义的仁者风范,呈现出一个铁血将军的素人本色和刚正不阿的形象。
这些文章行文轻快,语言优美,让人不仅读得下去,而且读来开心。语言者,文章之基石。古人讲“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好文章特点千百条,好文采是第一条。作者的语言,得益于古语文的熏陶和熔铸,文气较足。
同期出版的《闲情逸咏》中辑有《群贤蜀咏》七律十首,歌咏大禹、李冰、文翁、司马相如、落下闳、扬雄、诸葛亮、陈子昂、李白、杜甫、苏轼、杨慎等先贤,《楹联小集》也有关于先贤的楹联若干则。这些诗词楹联,恪守平仄对仗工整,能在步韵炼句之间,独得推敲之乐趣。由此看出,作者努力在写作中赓续优秀传统文化,使之闪耀出时代的光辉。
责任编辑:刘娜
上一篇:网络文学版权保护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