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对谈现场(刘勉 摄)
文出历史,历史成文。团结出版社出版的《走出历史的尘烟》一书圆桌对谈5月9日在北京举办。作者李菁、编剧史航、《三联生活周刊》 副主编吴琪、商业和艺术跨学科纪录片创始人郭旭锋,以圆桌对谈的形式共同探讨此书背后创作的故事。
《走出历史的尘烟》\李菁 著\团结出版社
《走出历史的尘烟》是《三联生活周刊》品牌栏目“口述”结集,全书分“传奇”“历史”“名流”“行走”四单元,书写了世界范围内几百年来在各领域有代表性的人物。民国名士张伯驹、一代报人王芸生……本书提及的文化、历史名人,对中国现当代社会均有重大影响,他们每个人的故事既有各自性格、际遇的个性,又有大时代下人们命运的共性,在对人物的解析中展现著名历史事件,流露历史的传奇魅力。
提到此书的缘起,李菁表示,因为父亲学历史出身,会订阅文史类杂志,使她对历史类选题感兴趣。当时的主编发现李菁的特点,令她承担相关工作,才最终促成这本书。
在现场,几位嘉宾讨论了书中关于吴清源、贝聿铭、伍德连等人的经典段落,以及文章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史航提到,还原历史真相,正是这本书的意义之一,“这本书不是旅行攻略,它是大漠篝火边,一个老行路人跟你聊他这辈子去过且觉得不后悔的地方”。同时他提到,李菁的写作优秀,在文章中使用“回溯”这种推理小说的写作手法,让读者在阅读时产生好奇与快感。
导演郭旭锋分享了纪录片拍摄与新闻记者做“口述”历史时相似的地方。他说,面对受访者之前,拍摄者与采访者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与其进行同层次的交流,产生共识。而交流过程中,要能提出好问题,引导受访者进行更深入的分享。
活动最后,嘉宾回答读者的现场提问。李菁通过分享在《三联生活周刊》做记者时如何进行口述历史文章写作的经验,她提醒青年记者,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有耐心,结合自己的特点找到适合的表达方式,通过长期的训练提高写作水准。
责任编辑:刘娜
上一篇:经典作品进课本为何一定要“整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