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北京12月5日电(记者陈雪)
“历史上以‘周’为国号的朝代有不少,我们这里展示的《周书》,记载的‘周’,指的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北周。”11月30日,中华书局点校本《周书》修订本新书发布会的线上直播间里,《周书》修订本责编刘学与几位嘉宾侃侃而谈。
《周书》中保存了不少与典章制度相关的史料,对东魏、北齐、梁、陈史事也多有涉及,还收录了一些书信、时策、诗赋等,是研究北朝历史和中古文学的珍贵文献。中华书局点校本“北朝四史”原由武汉大学唐长孺先生主持整理。此次“北朝四史”的修订工作,仍由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承担,刘安志教授负责修订,历时十余载完成。
据了解,继2017年中华书局《魏书》修订本出版后,《周书》成为“北朝四史”修订本中出版的第二种。
为什么近几年出版的“二十四史”修订本主要集中在魏晋南北朝一段?
中华书局副总编辑张继海介绍,“二十四史”的具体构成中,魏晋南北朝加上隋朝就占了十二个品种。这段历史前后跨度达四百年,从汉末开始,历经三国纷争、南北朝对峙,一直到隋统一。由汉到唐四百年间风云激荡,交流融合,酝酿出隋唐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相当重要的一个阶段。北周在政治军事方面对隋唐影响很大,南朝在经济文化上对唐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北周这段历史,正是处于隋唐的延长线上。
中华书局历史编辑室副主任胡珂说,北周政权虽然只存在了二十多年就被隋朝取代了,但它创立的很多制度都被之后的隋唐两代继承下来。由于唐以前记述西魏、北周历史的典籍都没有留传下来,就现存有关西魏、北周历史的资料而言,《周书》成书较早,保存的资料也最为原始,作为“二十四史”之一部,价值弥足珍贵。
《周书》共50卷,包括帝纪8卷、列传42卷,是唐朝令狐德棻等编纂的官修纪传体断代史,记述了从公元534年北魏东西分裂到581年杨坚代周建隋为止48年的西魏、北周史。作为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之一种,由唐长孺负责点校的《周书》于1971年11月出版,与《魏书》《北齐书》《北史》一起组成的“北朝四史”点校本,被誉为“古籍整理的典范”。
“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自2006年正式启动,是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重点项目。由于武汉大学唐长孺先生曾是点校本“北朝四史”的主持人,此次“北朝四史”修订工作仍由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承担,体现了学术的传承和发扬。
据了解,1971年点校本《周书》以武英殿本为底本,并与三朝本、南监本、北监本、汲本、局本、百衲本六个版本互校。同时通校《册府元龟》和《北史》中的有关部分,吸收了钱大昕、张森楷、张元济等人的校勘成果。刘学说,“此次的修订本可以说既延续了原点校本的优点,把它原有的学术特色和整理成果保留下来,而且还做了不少开拓和提升”。
“相比唐长孺先生这一辈大家而言,我们在学术的功力以及底蕴方面,还是有诸多欠缺和不足的。”对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刘安志来说,修订工作的一个难点是点校本珠玉在前,“我们如何在此基础更进一步困难和挑战可以说是巨大的,因为无论是删错,还是改错都是极为严重的问题。”
刘安志介绍,本次修订工作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增加了若干新资料,如日本所藏唐钞本《周书》卷十九残卷,还有《册府元龟》三种明钞本以及《永乐大典》等;二是严格按照底本校勘法原则进行修订,《周书》点校本虽然使用了武英殿本作为底本,但是它也局部使用了诸本互校、择善而从的方式,修订工作是严格按照底本校勘法的原则进行的;三是标点分段按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标点分段办法进行处理,修订本总修改点校本标点有500余处;四是订正点校本中存在的若干错误之处;五是谨慎删改增补校勘记,《周书》点校本总有校勘记1451条,修订本删除了78条,新增319条,沿用了1066条,修订307条,总有校勘记1692条。
刘安志说:“通过修订,我们的收获也是很大的,对唐长孺先生的学术理路以及治学方法,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认识,也因修订工作而切实掌握了古籍整理的基本要义与方法,为下一步整理《唐会要》打下坚实基础。”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06日09版)
上一篇:刘心武:走过逆境才明白的道理
下一篇:“南海听涛”专栏(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