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小学的附近,有一家玻璃店,店主是一个心肠慈善的女人。一天,有几个小学生手里拿着几张钞票,到玻璃店里来买小块的玻璃,说是上实验课要用,要划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小学生言辞肯恳切,女店主就吩咐手下的工人从切割下来的边角余料中划出了几小块,递给了小学生,没收钱。
几天后,又有几个小学生手里拿着钱来到店里,对女店主说,学校上实验课,需要小块的玻璃。女店主又吩咐工人从边角余料中划了几小块出来,免费送给了小学生。嗣后,细心的女店主就专门为小学生准备了一批小块玻璃,放在门口的柜台上,学生可以随到随取,很方便。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女店主觉得有些不对劲儿了。因为,来店里取小块玻璃的小学生似乎特别多,有几个熟面孔的小学生甚至每天都来取,好像定时运货似的,书包里面装得满满的。女店主问,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玻璃?小学生笑嘻嘻地回答,别的同学也要,我们帮他们带的。
女店主每天照常营业,那些小学生还是经常来取小块玻璃。小学生一见到女店主,就亲热地叫她阿姨,也有叫老板娘的,还会嘴巴很甜地说上一些生意兴隆财源茂盛的恭维话,说得那女店主心里喜滋滋的。
又过了一些日子,学校的一个老师和两个穿制服的警察忽然来了,问女店主,说有没有给对面学校的小学生卖过小块玻璃。原来,几个小学生见女店主的小块玻璃不收钱,慢慢地竟想出了一条“生财之道”,把女店主免费送出的小块玻璃拿到学校里面,“高价”出售给同学,做起生意来了。得来的钱,全部用去打电子游戏机了。
有的人嫌价钱太贵,就想打听玻璃店的地址,亲自去问清楚价钱,但是,那些大做小块玻璃转手生意的小学生却说,这是“商业秘密”,不能泄露。结果,双方就吵了起来,接着又打了起来,有几名小学生被玻璃划伤,事情弄得很大,矛盾升级,甚至连有的家长也参与了。有的家长开着小汽车到学校门口,拦住那些掌握了所谓“商业秘密”的学生,要问个明白,事情就越闹越大了。
警察到场后,做了半天的思想工作,那几个做小块玻璃生意的小学生才吞吞吐吐地把“商业秘密”讲出来。
编辑: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