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诚信文化分会    主 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非遗

麦秸秆上烙非遗 看女大学生如何“变废为美”带乡民创收脱贫

时间:2021-05-07 11:07:52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星辰

  “麦秸画有十几道工序,像这个花瓣,都是我们一点一点剪好拼接上的,这样才能出来自然的光泽和透视效果,一幅画制作要花四五天时间”,9月1日杨丽丽在自己的麦秸画工作室内向众人介绍着自己经营了半年多事业——麦秸画。

  毕业在京工作的杨丽丽偶然接触到了麦秸画,从此便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今年年初,她更是辞去工作,回到自己的家乡,莜麦之乡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创业。如今她的麦秸画工作室能轻松月入过万,而在赚钱之余,杨丽丽还跟当地30多家贫困户结对,培训他们制作麦秸画,带领乡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麦秸秆上的艺术

  几根农田里随处可见的麦秸、一只烙笔、一张画纸,在杨丽丽手中就可以产生一副纹理细致、惟妙惟肖的麦秸画。

  一间不大的工作室一楼摆满了各种麦秸制作的画,成吉思汗画像、蒙古包、草原等麦秸画惟妙惟肖。与河南等地的麦秸画不同,杨丽丽工作室的麦秸画原材料是多伦当地的莜麦,主题多为蒙古本地文化、地质地貌、风土人情等。

  杨丽丽工作室内具有农村风情的麦秸画

  多伦县位于锡林郭勒大草原南端,湖泊众多,旅游资源丰富,曾获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荣誉称号。正是这样的背景让杨丽丽工作室的多伦当特色麦秸画在游客中颇受欢迎。在旅游旺季,工作室月销售额能轻松过万也让当地随处可见的麦秸,成功变废为宝,成为具有高附加值的艺术品。

  渐渐地杨丽丽的成绩被大家看在眼中,自己的工作室走上正轨的同时她也不忘乡民。杨丽丽主动联系了30多个贫困户,教大家制作麦秸画,并把他们粗加工的麦秸画收购过来,简单修改装饰后进行出售。“很多村民一开始都觉得我们用村里烧火的麦秸作画很神奇,也很感兴趣。通过简单的培训,让他们掌握麦秸画裁剪、绘画等工艺,可以制作一些简单的麦秸画”。杨丽丽觉得,未来这些贫困户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合伙人,承接工作室的大量订单,“一方面解决我们人手不足的问题,也能扩大工作室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能够获得一份有尊严的收入,扶贫创业两不误”。

让“土味”文化走出去

  深受游客喜爱让杨丽丽对自己创作的麦秸画有了自信,但她认为不能只把顾客集中在季节性的游客中,要扩大宣传。她在网上开设个人自媒体号,把作画的过程拍成短视频传到网上、直播制作麦秸画,很快吸引了很多对蒙古文化感兴趣的网友。

  杨丽丽向众人介绍麦秸画的制作工艺

  杨丽丽很想把几个网络平台账号做大,但一方面刚刚起步粉丝不多、另一方面缺乏专业人才,目前宣传效果还没有达到预期。9月,杨丽丽要到北京参加某短视频平台的培训。“我们这种宣传民族文化的项目很多平台都很重视,会给一些帮扶,希望把握这个机会把影响做大吧。”

  杨丽丽说,自己很享受每天静下心来制作麦秸画的过程,也很自豪成为这个传统工艺的传承人。“创业很难,但希望能用自己的努力宣传好麦秸画这项古老艺术,也把家乡的文化传播出去。”
 

责任编辑:刘娜
 

上一篇:非遗专家刘魁立:他们研究精英,我研究世俗

下一篇:省级非遗传承人俄旺旦真:让古老藏戏焕发青春活力

编委会 | 网站简介 | 机构设置 | 会员简介 | 人员查询

中国诚信文化网cxzg.cslai.org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京ICP备13008251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