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诚信文化分会    主 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非遗

上海市非遗传承人俞存荣蜡笺技艺首次集中亮相

时间:2021-05-18 09:52:49 来源:文化交流网 作者:星辰

  为何蜡笺制作技艺会受到如此高度重视?因为蜡笺是中国十大加工纸之一,盛行于隋唐,由于蜡笺是在宣纸上施蜡,不容易受潮,也能防虫蛀,是宫廷高档用纸,但其制作工艺已经失传多年。

搜狗截图21年03月19日1037_5.png

  “天工开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之“存荣·求新——俞存荣蜡笺制作技艺成果暨艺术品收藏展”3月28日至4月25日在新藏宝楼六楼展厅举行。这是上海市非遗传承人俞存荣蜡笺技艺的首次集中亮相,也是新藏宝楼展厅举办的首个展览。

  本次展览还是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上海市收藏协会、上海市文化和娱乐行业协会三家市级文化类协会首次联手办展。

  ■俞存荣(左)与上海市非遗保护协会会长高春明合影

  为何蜡笺制作技艺会受到如此高度重视?因为蜡笺是中国十大加工纸之一,盛行于隋唐,由于蜡笺是在宣纸上施蜡,不容易受潮,也能防虫蛀,是宫廷高档用纸,但其制作工艺已经失传多年。

  沪上书画加工纸及古字画修复装裱名家、锦龙堂创始人、上海市非遗传承人俞存荣为何能与蜡笺结缘?这要从他的经历讲起。

  俞存荣生于1951年,少年时与装裱大师钱少卿相识,并拜师学艺,在钱师傅开办的翰香阁当学徒,他饱览名家手迹,从古画挖补、修复、接笔的学艺过程中,摸透了历朝历代各类书画用纸的脾性,自此与纸结缘。

  1980年代,俞存荣东渡日本,凭借修补古书画而获得的传统山水花鸟绘画技巧,以职业书画家的身份在日本立足。

  1990年代初,俞存荣回国与家人团聚,临行前日本友人嘱托他寻找并购买历史记载中的宫廷蜡笺以作收藏。在国内四处寻访蜡笺的过程中, 俞存荣发现,蜡笺制作技艺其实早已失传。当俞存荣了解了更多关于蜡笺的知识后,他逐渐产生了恢复这一古老制作技艺的念头。

  日本著名的金阁寺方丈有马赖底是中国文房四宝爱好者,也对描金蜡笺情有独钟,每次与俞存荣见面,都鼓励他研究和开发中国的古法造纸。

  1993年,俞存荣开始着手摸索蜡笺工艺,依托他自己在修补古代字画时获得的蜡笺手感,俞存荣遍访有经验的造纸师傅,寻找可能要用到的原材料。他不厌其烦地反复试验配方、摸索工艺,几近走火入魔,甚至引发了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俞存荣的仿古蜡笺

  俞存荣认为,要做出真正的宫廷蜡笺,必须在三个方面实现突破:染色的原料、宣纸的配方以及手绘的金粉。

  古人造纸,用的是纯天然矿植物颜料,其中许多品种已经非常稀有,价格昂贵。俞存荣坚持严格把控用料品质,要把蜡笺的每一个原料细节都做到最佳。

  制作蜡笺的宣纸要经历十几道工序,干了湿,湿了又干,纸张的紧密性和韧性不到位绝对不行。俞存荣为此多次前往安徽泾县,寻求当地造纸专家的帮助,但是多番尝试后发现,现有的宣纸并不适合做蜡笺。

  ■俞存荣的仿古蜡笺

  于是,俞存荣开始潜心研究古法造纸的文献,并对配方进行不断完善。正是俞存荣这种倔强的精神感染了宣纸二厂的厂长周乃空,在造纸师傅的配合下,终于调试出最适合做蜡笺的宣纸配方。

  1998年,日本方丈有马赖底莅临上海进行文化交流,俞存荣向他展示了自己研制出的三张描金蜡笺,让方丈非常惊喜。

  上海知名书画家但凡见到俞存荣制作的蜡笺无不惊叹,爱不释手。著名书画家曹简楼、高式熊、顾振乐等欣然在蜡笺上落笔认可:这便是我们一度失传的宫廷蜡笺。书法家周慧珺为俞存荣题写了对联“锦上添花九龙笺,纸醉金迷第一人”。

  ■周慧珺为俞存荣书写的对联

  2019年,俞存荣的蜡笺技艺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将近30年的光阴,俞存荣埋头于蜡笺技艺的恢复,如今,他已双鬓花白,但纯手工的蜡笺却在他手中熠熠生辉,震撼世人,让书画家们对着锦龍堂的蜡笺啧啧不已,惊叹中却不忍落笔,视其为“当代古董”。而俞存荣却宠辱不惊,他的工作室依然躲在真如某条小马路深处的菜场楼上,俞存荣笃志不倦,为蜡笺技艺的传承继续前行。


 

责任编辑:刘娜
 

上一篇:武汉非遗项目的名片“担当”——汉绣

下一篇:河南80后“面塑”非遗传承人:非遗传承更多的是热爱

编委会 | 网站简介 | 机构设置 | 会员简介 | 人员查询

中国诚信文化网cxzg.cslai.org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京ICP备13008251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