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诚信文化分会    主 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非遗

非遗助力、科技赋能——重庆彭水探索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1-06-23 10:01:37 来源:新华网 作者:星辰

  这是6月8日拍摄的彭水县鞍子镇罗家坨苗寨一景。新华社记者 唐奕摄

 

 

 

  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苗歌开发成旅游产品,唱“进”广大游客的耳朵;将蚩尤九黎城的苗楼、苗饰“嵌入”热门网络游戏,实现“线上宣传、线下引流”……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借非遗助力、以科技赋能,近10年间,全县游客年接待量增长了10倍,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5倍左右,正在实现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非遗助力,“文化宝贝”正成旅游名片

  “山歌不唱哦,就不开怀哟……”在国家5A级景区彭水阿依河的青山绿水之间,乘着竹筏,苗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任茂淑一曲《娇阿依》悠扬婉转,余音缭绕。

  在彭水,苗族民歌以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千年,曲风或高亢嘹亮,或清脆婉转,歌者在山水间歌唱,也歌唱着苗乡的山水。而竹筏放歌、峡谷听音,已成为阿依河景区核心旅游产品,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彭水既有好山好水,更有像苗歌这样历史悠久、形态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彭水县委书记钱建超告诉记者,活态利用好这些“文化宝贝”,既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成为助力彭水旅游发展的一张文化名片。

  苗歌既唱在5A级大景区,也唱在武陵山间的山村小寨。在彭水县鞍子镇罗家坨苗寨,当地老百姓曾把鞍子苗歌唱进了北京,拿过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的金奖。“过去老百姓唱歌,多是劳作之余唱来解闷。如今旅游发展起来了,苗歌唱给了游客听。”鞍子镇干部任廷国介绍,鞍子苗歌带来了旅游知名度,让罗家坨苗寨一年吸引近10万人次游客。

  深度挖掘非遗魅力,正在增强彭水旅游的文化吸引力。在彭水蚩尤九黎城景区内,10多个“金贵”的门面,没有用来做商业经营,而是被改造成一个个非遗工坊,集中展示着苗族银饰锻打、土法造纸、蜡染等非遗技艺。这其中,苗族银饰锻打非遗传承人庹俊鹖,在工坊里,将银饰制作的融银、打磨、雕刻等流程细致展现出来。在一敲一打之间,这里也成了游客聚集游览的一景。

  科技赋能,让文旅更有时尚感、贴近性

  最近,在蚩尤九黎城景区,一条名为“九黎秘境”的时光长廊,一经推出就成为吸引游客的网红产品:它通过植入声光电等高科技元素,将蚩尤带领上古部落迁徙的传说,故事化、可视化地分成了雪山历险、陷入沼泽、飞跃悬崖等篇章,拓展了旅游产品的形态。

  蚩尤九黎城景区负责人廖昌鸿说,对于不少人来说,上古传说晦涩、陌生,而我们用时尚、新潮的方式表现出来,受到年轻游客的欢迎。

  “通过科技赋能,彭水文旅资源更有时尚感、更具贴近性。”彭水县副县长赵亚告诉记者,在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定点帮扶单位的牵线搭桥下,彭水主动走出去,与高科技企业合作,将彭水自然、人文景观“上线”到游戏、娱乐等场景,又将万千网民“下线”导流到彭水实地观光体验。

  开发旅游小程序,实现一部手机“云游彭水”;引入直播平台,将美景带给线上观众……近年来,依托科技赋能,彭水文旅创新迭出,成效明显。钱建超说,更重要的是,通过与高科技企业、创意人才深度合作,让大山里的干部具有了互联网思维、创新思路,为文旅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善借外力,破解文旅发展的痛点

  过去的罗家坨苗寨,因为山高路远,一度是养在深闺人不识。“现在路修通了,寨子里的吊脚楼维修好了,游客才进得来,苗乡苗歌才传得出去。”任廷国说。

  罗家坨苗寨的改变,是彭水文旅融合发展,既挖内生动力,又善借外力的结果。赵亚说,中央外办等单位在帮扶彭水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解决文旅发展的痛点。这其中,针对交通等基础设施薄弱的罗家坨苗寨,协调3000多万元帮扶资金,重点修建入村道路和环村步道,配套建设农耕文化区、游乐区。

  罗家坨苗寨旅游设施更健全,功能更完善,受益最深的是当地群众。“寨子里的人气越来越旺,咱农民的收入也越来越高。”当地村民罗兴万笑着说,自己家里开起了农家乐,一年收入近10万元。

  近年来,彭水善借外力助推发展的手段还有很多:为拓展旅游市场,主动搭桥,与外省市文旅发展先进地区对接,推动客源导流;针对人才短缺的问题,引入高端咨询、培训机构,支持彭水培养1万名乡村本土人才,助推乡村振兴、文旅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刘娜
 

上一篇:穿针引线 纱上生花(工匠绝活)

下一篇:湖南长沙:体验非遗度周末

编委会 | 网站简介 | 机构设置 | 会员简介 | 人员查询

中国诚信文化网cxzg.cslai.org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京ICP备13008251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