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诚信文化分会    主 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非遗

非遗传承人蒙智刚:传统银饰要与现代结合 传统工艺需要坚守

时间:2021-07-06 14:04:52 来源:云南网 作者:星辰

  在文博会5号展馆的一角,来自文山广南的蒙智刚正在展位里认真的雕刻着银饰,他一手拿着小锤子,一手拿着刻刀,在银质的手镯上雕刻着精美的纹饰,路过的市民纷纷驻足停留,欣赏着刻刀下的“宇宙”。

【2018文博会】非遗传承人蒙智刚:传统银饰要与现代结合 传统工艺需要坚守

  出生在银饰加工家庭的蒙智刚是第四代传承人,12岁就开始跟随父亲学艺,学做一些银手镯、银项链等饰品,“会画才会雕。”已经做了20多年银饰的蒙智在读书时很喜欢画画,这为后来银饰的雕刻打下了基础。

【2018文博会】非遗传承人蒙智刚:传统银饰要与现代结合 传统工艺需要坚守

  “每一个作品都是民族的符号和象征。”据蒙智刚介绍,自己主要做的是壮族、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的银饰,比如民族服饰上的银挂坠、婚礼上的龙凤手镯、以及1周岁小孩戴的寓意健康成长的帽子等。针对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化,蒙智刚会设计打造每个民族不同的图式图案。

  在家中的小作坊制作银器是孤单的,几个小时才做出来一个银饰品,“走出屋子都觉得空气是新鲜的。”蒙智刚认为,做手工艺,除了靠天赋以外,还需要细心和耐心,只有沉下心来,才能做出精良的银饰。

【2018文博会】非遗传承人蒙智刚:传统银饰要与现代结合 传统工艺需要坚守

  “民族服饰复杂多样,好多人现在都不穿了。”蒙智刚告诉记者,随着对民族服饰的需求开始减少,银饰供不应求的现象再也没有出现过,从2005年开始做银饰的人就急剧减少,“坝龙村做银饰的人家由原来的100多户到现在不足10户。”面对市场的萎缩,蒙智刚虽然想过放弃,但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掌握一门手艺在他眼中是很有价值的一件事,他开始尝试改变,参观优秀的作品,吸收经验,不断思考从什么地方动工雕琢图案。

  幸运的是,在2010年,蒙智刚被省文化厅、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命名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此后,他更加频繁的参加各种工艺品交流活动,“我每年都会参加文博会,在这里可以看到不同的民族文化,接触不同的工艺品,这对我的创作提升很大。”蒙智刚说。

【2018文博会】非遗传承人蒙智刚:传统银饰要与现代结合 传统工艺需要坚守

  如今,蒙智刚把机器引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来,前期交由机器来完成,饰品的细节再通过自己手工雕刻来完成。“以前用锤子敲打银块要打30、40遍,3、4天才能做出一个银饰,现在用机器敲打大大的提高了效率,几个小时就可以做出来了。”蒙智刚告诉记者,效率提上去之后他有了更多时间去思考要设计什么样的图案、怎样去创新,古老的东西已经不再适应这个社会的需求了,要与现代结合,更新工艺品,使之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喜好。

【2018文博会】非遗传承人蒙智刚:传统银饰要与现代结合 传统工艺需要坚守

  蒙智刚认为,传统手工艺需要保留并传承,而作品呈现则需要紧跟时代审美,用传统工艺去促进现代生活,“现在可以不完全靠自己的想象力来做银饰了,可以在网上看更多新式的图案,激发更多的灵感。”蒙智刚说。

  坚持传统并不是固步自封,蒙智刚始终坚持传统的手工艺,除了不想让它失传以为,更重要的是,他希望将来的历史文化不只是用文字去记载,而是能有一个真真切切的实物能够承载云南独具特色的民族历史文化。

责任编辑:刘娜
 

  

 

上一篇:景德镇薄胎瓷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熊国安

下一篇:“非遗”数字化保护中的传统医药

编委会 | 网站简介 | 机构设置 | 会员简介 | 人员查询

中国诚信文化网cxzg.cslai.org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京ICP备13008251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