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诚信文化分会    主 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非遗

方城王家七代传承刻石猴 匠心雕“非遗”

时间:2021-08-09 14:47:58 来源:大美宛城 作者:星辰

方城王家七代传承刻石猴 匠心雕“非遗”

  王国庆的石猴作品

  在方城县独树镇砚山铺村,有一种距今1000多年的石雕艺术——方城石猴。石猴起源于宋代,鼎盛于明清,起初以玩具的形式出现,后民间艺人为了便于出售逐步赋予它一些民俗文化内涵,因“石猴”谐音“时候”,当地俗称“好时候”,于是也有了“石猴到门前,四季保平安”的说法。

  王国庆,方城石猴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一家七代雕刻石猴,传承石猴,他的家族被誉为“石猴世家”。

历史悠久,它从宋代走来

  方城县独树镇砚山铺村,一处门头上悬挂着“石猴世家”匾额的宅子便是王国庆的家。王国庆家数代都是石猴雕刻艺人,仅有据可查的就可向上追溯6代。从年前到年后,王国庆一直在忙着雕刻石猴,这种忙碌一直要持续到农历三月三。不足10平方的工作室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石猴,大的高10多厘米,小的仅有大拇指大小,有单猴、猴背猴、猴撂猴、母子猴,还有狮背猴、猪背猴等,造型拙朴率真,淳朴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

  方城石猴源于宋代,有据可查至少追溯到清光绪年间,由当时的主要代表人物王建奎代代传袭至今。那时候方城人雕石猴主要是为了生计,出售的时机大多选在过年时候和每年的庙会。“单猴”,寓意是“祖师封侯”;“母猴背小猴”,寓意是“辈辈封侯”。由于它独特的造型和吉祥的谐音,使得它誉满中原,长久不衰。人们购买踊跃并相互赠送石雕“小石猴”,渴望能给自己和亲朋带来好运。

  “小时候,每年农历三月三,村子旁边办小顶山庙会,我父亲就用扁担挑着石猴,摆在路边卖,一次庙会能卖好几百块钱。石猴都是在农闲时刻的,过去一年就卖这3天。”王国庆说。

一雕一刻,赋予石头生命

  一把把简单的刻刀,一块块普通的石头,孕育出了简单而又不平凡的方城石猴。方城石猴对石材很讲究,须用离该村10多里一道岗坡特产的“花石”。“花石”质地绵软,粉白光滑,易于雕琢。雕刻一个石猴需要经历选材、制坯、打磨、雕刻、蒸煮、上色、晾晒、涂桐油等工序,纯手工制作,一步都不能少。方城石猴继承了宋代雕刻技艺,没有现成花样可以模仿,因势赋形即兴创意,粗犷、简洁、线条感强,不同于一点一滴的精雕细琢,要的是原生态的美。“越是简单的就越是难以把握,去边勾线看似简单,但雕出神韵却很难。最难的是面部,这也是最显功力的地方,简单数刀刻画出口鼻眼眉,但刻画得好,会感觉石猴有生命,捧在手里能对话。”王国庆说,是忧郁还是开心都可以反映在石猴上,但即兴的灵感依靠的是长期积累奠定的基础。

  王国庆随手拿起一块巴掌大小的石块,略一思忖,拿着刻刀的大手一次次用力划下,身上、脚下落满了细碎的石粉,片刻,一个蹲坐着的石猴已大致显现轮廓。村里人也有用机器雕刻石猴,但王国庆始终坚持手工制作,一来机器的雕琢缺乏遒劲质感,二来总觉得手的触摸能赋予石猴以灵性。

  石猴除了作为吉祥物,据说还有药用价值,在数十年前一直颇受欢迎。在商丘、周口一带,农民下地干活时身上总会带上一个小石猴,说是一旦哪里碰伤、划破,只要在石猴身上刮些粉末擦上就可以止血、祛痛,使人们对石猴增添了一种消灾解难的内涵。鼎盛时期北到郑州商丘,南到襄樊武汉,都有不少客商前来预订,以至于一猴难求。但是后来,工艺品多了,石猴“失宠”了。到了上世纪80年代,砚山铺村雕刻石猴的人家已不足20户,耗时耗力收入低,雕刻石猴对年轻人已经完全失去了吸引力。

七代传承,匠心雕琢“非遗”

  2006年,方城县相关部门寻访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真正完全掌握方城石猴雕刻技艺的只剩下王国庆的父亲王忠义一人。2008年,方城石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王忠义是唯一的传承人。他在方城石猴的传承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不但完整掌握了流传数百年的方城石猴雕刻技法,还要求子孙坚持传承,使方城石猴技艺免于灭绝。2010年3月,王忠义辞世。

  “一定要把方城石猴这门手艺传下去!”这是父亲的临终遗言。12岁学艺,15岁出师,雕刻石猴40多年,在此之前王国庆一直只把雕刻石猴当成业余爱好,自从父亲在病床上郑重地将方城石猴的传承重任交给他之后,王国庆开始潜心研究石猴技艺,雕刻艺术造诣逐渐得到认可。他结合传统文化创作出许多新的作品,取材自“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的“三不猴”更是供不应求。2017年春节,河南文化艺术团赴南美洲开展“欢乐春节”活动,王国庆的方城石猴颇受当地民众追捧,件件石猴艺术品都收获一大拨异国“粉丝”,伸出大拇指为中国匠人的手艺点赞。他带着石猴走进学校,以体验课的形式向孩子们展示石猴雕刻,宣传非遗文化,传承非遗精神。今年1月,王国庆被评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如今,王国庆的儿子、方城石猴第七代传人王亚峰和王亚楠都已开始潜心学习方城石猴的雕刻技法,并借助电商平台把产品销往山东、广东、江苏、甘肃、北京、上海等地。在王国庆一家的带动下,村里先后有10多家、20多人重操刻刀。“匠人就是必须自己打心里喜欢这门手艺,这样再累再苦也能坚持下去。”王国庆从未忘记,再困难、再忙,父亲也会在口袋里塞上一两块石料,抽空雕刻,每做出一件满意的作品,尽管不卖,也会得意好几天……

责任编辑:刘娜
 

上一篇:传承人说非遗 | 布上青花瓷之枫香染

下一篇:大胆创新 非遗传承“活”起来

编委会 | 网站简介 | 机构设置 | 会员简介 | 人员查询

中国诚信文化网cxzg.cslai.org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京ICP备13008251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