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在福州举办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已经结束,不过,两位国宝级大师林仕元和林伟星,仍然沉浸在世遗大会带来的盛况中。
作为此次世界遗产大会的启幕活动,7月16日晚,大型沉浸式演出《寻梦·坊巷》在福州三坊七巷上演。林仕元和林伟星没有想到,自己为之奋斗了一生的打银技艺,也作为“主角”,出现在了这场精彩而隆重的演出里。
经过六代手艺人传承的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银雕技艺,在知名媒体人杨澜的介绍中,出现在了全世界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们的视线里。
而他们在淘宝上的非遗小铺“珍华堂银楼”,也迎来了新一批关注者。 传承200多年 非遗“畲银”享誉海内外
虽然还是盛夏,但在福州三坊七巷“珍华堂银楼”不大的空间里,却挤满了追寻“国潮”的年轻顾客。
充满畲族情调的凤冠、头饰、十锦平安铃等银雕,让人叹为观止、爱不释手。“银光碧月一片青,淋漓精雕宕尽情”,很多人对“珍华堂”精美的银雕工艺,发出这样的赞叹。
而能把银雕做到这样的程度,背后是“珍华堂”所持的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畲族银器制作技艺”。
“畲族人民崇尚银饰、银器,无论是出生、婚丧嫁娶等人生重大日子和民族传统节日、盛事,还是日常生产生活,畲家人都与银器、银饰密不可分,并对银器的制作极为重视,掌握了独特的工艺手法。在畲族银器制作中,以福安叶氏一脉的‘珍华堂’银雕最为突出,已传承200多年。上世纪30年代,‘珍华堂’先辈叶三妹制作的‘银蓝七层塔’被推荐参加英国伦敦银制工艺品赛,荣获银奖,这是中国银制品首次享誉海外。”说起畲银,“珍华堂”银雕工艺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林仕元如数家珍。 月薪3500元 传承人开淘宝店推广非遗
随着林仕元年龄见长,“珍华堂”该如何传承,成为一个大问题。
林仕元的儿子、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的林伟星,如今已是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他起初并不喜欢打银。“我六七岁就开始接触打银了,一点都不喜欢。大学毕业后,也想逃离和银有关的一切。”
但是,作为当时家里唯一一位大学生,在家里的“威逼利诱”下,最后,林伟星还是回来了。开始时,他一个月工资3500元。
虽然拥有独到的技艺和历史积淀,但很长一段时间内,畲银都不为大众所熟悉。如何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推广?“传统工艺品市场销售,电商肯定是个方向,越早做越有机会。”林伟星说。
电商市场在于“快”,非遗传承需要“慢”,一快一慢之间如何调和?林伟星下了苦功夫。
他首先从公司内部培养自己的电商团队,在淘宝上开起了网店“珍华堂银楼”,成为当地最早拓展电子商务的工艺品加工企业。如今,这个淘宝店已经拥有两万六千多粉丝。
随后,珍华堂先后投入近百万元致力于非遗电商团队的打造,逐步培养出一支会摄影、熟文案、爱直播、懂畲族银雕的“95后”电商团队。
通过几年的磨合,如今这支团队已经独立于传统销售团队,实现单独盈利,在手工艺品类项入选淘宝手艺人、微淘等平台,短视频直播等方式也步入了正轨。 做电商传非遗 技艺再小众也能找到同好
在非遗触网的过程中,珍华堂也在不断地摸索更好的方式。
在淘宝卖非遗产品,“公司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理念,一个是人才。像我们,一切从零开始,没有经验,只能一步步摸索。销售人才是有,但是了解非遗技艺的人才却不多。我们也花重金邀请过网红来做网络直播,但效果不好,原因是网红对产品不了解,推广效果差。”
林伟星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工艺的商业模式、商业理念也需要随之调整,让个性化、可订制的模式渗透到传统手工艺领域。例如,珍华堂为一款知名电脑的主板制作了纯银的“瑞兽麒麟”装饰。 “这就是银器和互联网的一次巧妙结合。”在林伟星看来,科技是对技艺的促进,而不是替代。对小众非遗来说,淘宝是走向大众的一个最好渠道。
“除了商家工具和日常指导,每年我们也为手艺人们提供专属的曝光机会,比如淘宝造物节、非遗购物节、线下市集等,来多维度帮助这类店铺发展,让他们能在接受商业检验后更好地传承。” 淘宝手艺人业务负责人湘南表示。
实际上,淘宝等电商平台对非遗文化和相关产业的扶持,也为更多的“珍华堂”们带来了蓬勃生机。据2021年7月中旬发布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趋势报告》显示,现在,淘宝上非遗类活跃手工艺店铺数量已超过25000家,截至6月底,有14个非遗产业带在淘宝上年成交过亿;从佛山石湾公仔到福州金石篆刻,从苏州核雕到贵州苗族蜡染……通过淘宝,哪怕再遥远再小众的非遗技艺,也能找到同好。
责任编辑: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