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诚信文化分会    主 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非遗

丹麻土族花儿会

时间:2022-01-21 12:50:12 来源:世界文化遗产网 作者:星辰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丹麻土族花儿会是一项集戏曲表演、花儿演唱、商品贸易为一体的群众传统集会,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三举行,一年一次,会期五天,有着宏大的规模和深远的影响。

  丹麻土族花儿会亦称“丹麻戏会”“丹麻场花儿会”,主要流传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因起源和活动地点在该县的丹麻镇而得名。丹麻土族花儿会最初是当地土族群众为祈求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而举办的朝山、庙会性质的传统集会,随着历史的演变,丹麻土族花儿会现已成为展示民俗风情的重要文化活动。

  丹麻土族花儿会起源于16—17世纪(明代后期),盛行于20世纪上半叶(清代、民国及新中国成立初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认为是低俗野曲会而遭到禁止,一度中断,1978年以后逐步恢复。逐步辐射和带动了东沟、东山、松多、五十等周边土族聚居乡镇的群众文化活动,同时还吸引了民和、大通等兄弟县以及甘肃、宁夏等地区的花儿歌手前来观摩、演唱和交流。丹麻土族花儿会上所演唱的土族花儿是青海花儿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土族花儿的曲式基本分上、下两个乐句式,以五声音阶的商、微调式为主,音域宽大,旋律起伏跌宕,大部分歌手都用尖音或尖、苍音演唱。下滑音行腔及长音连在一起,是互助土族“花儿”中很独特的音乐风格,表现出委婉、凄苦的情绪。土族花儿的主要形式是“情歌”对唱,曲调古朴悠长,乡土韵味浓郁,是土族群众抒情说爱的理想载体。收集到的《阿柔洛》《兴加洛》等曲调,蕴含的土族文化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民族文化艺术特征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历史悠久的丹麻土族花儿会,在青海省境内的群众文化活动中一直享有盛名。2006年,丹麻土族花儿会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01200000029755136324495395885.jpg

上一篇:把“冰墩墩”画到瓷器上 怀柔庙城镇非遗技艺助力冬奥

下一篇:兰州构建牛肉面非遗文化数据矩阵 启“牛大”数字化交易

编委会 | 网站简介 | 机构设置 | 会员简介 | 人员查询

中国诚信文化网cxzg.cslai.org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京ICP备13008251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