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诚信文化分会    主 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非遗

甘肃省酒泉市敦煌曲子戏(曲子戏)

时间:2022-03-22 15:56:15 来源:世界文化遗产网 作者:星辰

  曲子戏是流行于我国西北五省区的民间小戏,源于明清时期的民间俗曲,清末民初在各地形成具有不同风格的地方小戏,如敦煌曲子戏、华亭曲子戏、新疆曲子戏、宁夏曲子戏等。

  敦煌曲子戏,亦称“小曲戏”“小调戏”,在民间流传了上千年。敦煌曲子戏的演出形式有舞台演出和地摊坐唱两种,其中舞台演出俗称“彩唱”,有文武场和服装道具,道白用当地方言,表演要求旦角扭得欢,走得漂,舞蹈轻盈活泼,形象生动,丑角则需幽默诙谐,滑稽伶俐。地摊坐唱俗称“清唱”,不受演出场地的限制,不需服装道具,只要唱者嗓子好、唱调准、曲调多、板路稳就可以入座献唱。

  敦煌曲子戏的音乐唱腔吸收了陕西秦腔、眉户及甘肃各地曲子戏的各种曲调,是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曲牌体戏曲音乐,包容了文学、音乐、舞蹈、曲艺、特技等各种艺术成份。同时,敦煌曲子戏的曲调非常丰富,欢调使人兴奋无比,悲调能够催人泪下。

  敦煌曲子戏的伴奏乐器文武兼备,演奏的乐队分为文武场面,武场是指打击乐,文场是指丝管乐器。武场中的乐器主要有板鼓、板、梆子、手锣、勾锣、甩子、瓦子等;文场中的乐器有三弦、板胡、二胡、竹笛、唢呐等。

敦煌曲子戏(曲子戏).jpg

  敦煌曲子戏剧目题材广泛,多表现神话故事、历史传说及民间社会生活等,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敦煌曲子戏自形成后上演的传统及现代剧目共有71个,到21世纪初,能搜集到已整理保存的剧目有45个,流传下来的敦煌曲子戏主要有《小放牛》《老换少》《磨豆腐》《绣荷包》《打懒婆》《两亲家打架》等作品。经常演出的大概有三十多个,其中以《磨豆腐》《大保媒》《八洞神仙》等最为喜闻乐见。

  敦煌曲子戏是敦煌地区民间一度繁荣的地方戏曲,至今逢年过节,民间仍有小规模演出。有研究表明,尽管在内容上有所演变,并增加了民间新创作和新的艺术形式,但在已经形成自己风格的敦煌曲子戏中,仍保留有敦煌遗书中的曲子词和曲调,这使敦煌文化的余脉在民间得到了延续。

  2006年,敦煌曲子戏作为曲子戏的一部分,和华亭曲子戏一起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上一篇:青海省海东市七里寺花儿会

下一篇:活态传承 国宝“破圈”——我国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观察

编委会 | 网站简介 | 机构设置 | 会员简介 | 人员查询

中国诚信文化网cxzg.cslai.org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京ICP备13008251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