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诚信文化分会    主 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非遗

广东连山:非遗元素点亮文化夜市

时间:2023-11-24 10:24:58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海辰

  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总人口12.5万,其中壮族人口6万,瑶族人口2万, 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作为连山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连山非遗的保护、传承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

  依托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民族风俗特色,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于10月13日启动了“相约周末·文化夜市”系列活动,每周六晚上的连山文化广场也因此热闹非凡。民族风情歌舞展演、瑶族小长鼓舞、太极拳表演、八段锦表演、篝火舞会等节目内容丰富、形式多元,山苍子药枕、壮锦、瑶绣等非遗文创产品以及福堂白切鸭、连山大汤糍等非遗美食,深受市民和游客欢迎。

  “相约周末·文化夜市”系列活动目前已举办5期,主要由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文化馆、民族歌舞剧团和群众文艺团体组织开展,非遗传承人、文化志愿者等也积极参与其中。同时,活动还通过增加现场演员、志愿者、市民和游客的互动,吸引现场群众跳起竹竿舞、篝火舞等,大大提升了群众的参与度、幸福感。壮歌市级传承人陈艳云逛完文化夜市后说:“文化夜市有得看、有得吃、有得玩、有得乐,给大家带来了丰富多样的美食享受和文化氛围,让人们体验了连山浓郁的地方文化,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文化夜市不仅让游客充分体验到连山浓郁的民族风情,还能为手艺人搭建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壮族织锦技艺。”壮族传统染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钱清华表示,文化夜市能增强大家学习非遗技艺的意愿,进一步助力村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在文化夜市活动中,最受人们青睐的要数篝火舞会。这阵“篝火热潮”不仅在连山县城掀起,还在永和镇蒙洞村、石坪村燃起,让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与本地村民一起,在欢乐的氛围中载歌载舞。

  此外,连山还连续举办多场“壮瑶特色文化传承人才培养工程之壮瑶特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新动力(乡村夜游经济)”专题培训班,对连山文旅工作者、机关干部、群众进行壮族瑶族民歌、迎客歌舞等培训,让更多人成为非遗传承者和传播者,有效带动连山非遗保护传承及活化利用。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相约周末·文化夜市”打造出新的夜间消费集聚区,有效推介了壮族瑶族文化和特色美食,实现文娱活动与“夜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效果,为经济增长增添了新动能。

  近年来,连山深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遗保护工作方针,不断加强非遗的发掘研究、保护传承、转化利用、宣传推广等,工作成效显著。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县级以上非遗项目57项,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体育游艺及杂技、民俗,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4项、市级18项、县级34项;有县级以上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5人,其中省级2人、市级15人。

  为进一步健全连山非遗保护传承体系,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不断建立健全非遗工作机制。2022年4月,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县非遗保护传承工作领导小组。2023年7月,《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出台。2023年11月,《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开始施行。

  今年以来,连山依托“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惠民下乡演出等活动对非遗项目进行展演展示,并常态化开展“非遗五进”活动,共计60多场次。同时,在强保护、促传承的基础上,连山还不断探索“非遗+”发展模式。以传统工艺为重点,探索“非遗+文创”产业发展模式,大力支持非遗工坊建设,目前全县已成立4家非遗工坊,拓宽非遗传统手艺人就业渠道,不断促进产业升级、产品增效、农民增收,以推动非遗产业化赋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本报记者 张妮)

[责编:陶媛]

上一篇: 走进“纸上空间” 领略文化之美

下一篇:潮剧“出海”助力中泰文化交流

编委会 | 网站简介 | 机构设置 | 会员简介 | 人员查询

版权所有:诚信中国网@2021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