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伊藤美诚终于没有更进一步,她在女子乒乓球半决赛上,被孙颖莎以4-0击败,无缘进入决赛。这位已经手握一块混双金牌的球员,没能创造奇迹。
在过去的七十二个小时里,伊藤美诚是奥运会上的话题球员。原因非常简单,她夺走了原本被认为已是中国乒乓球队掌中物的混双冠军;她在混双决赛中的气场惊人,盛气凌人的姿势看起来并不像传统印象中的日本乒乓球手,比如福原爱。
1995年中国队拿到世乒乓赛所有冠军后,整个世界乒坛,几乎是被中国垄断。日本乒乓球开始全方位学习中国,他们把大量球员派到中国来进行练习,与中国乒乓球员一起生活比赛。这其中的代表,就是福原爱。
不论何时何地,福原爱都带着一副近乎“萌宝”的态度面对中国人:温软中带着东北腔的话语、失败时流下的眼泪。这种与中国人百分之百的亲近感外加让人怜爱的眼泪,使福原爱收获了大量中国球迷的好感。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福原爱除了在比赛中会被打哭,她也始终不认为自己能挑战中国乒乓球的地位。她从小也是一个被富养的姑娘,甚至在比赛中就能直接下场流泪。其实很多时候,福原爱在心理上放弃了与中国队的对抗。看她打比赛,有一种欣赏着失败者美丽的感觉。
但是伊藤美诚是另外一个套路。
伊藤美诚三岁开始练球,她的母亲对她进行魔鬼训练。如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电视剧《排球女将》一样,日本人是通过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耐受力。来抬高竞技水平。事实上,中国乒乓球员,也是不断提高自己的耐受力,来提高个人能力的。但是我们能接受自己这样做,不能接受对手这样做。
伊藤美诚打球时的霸气,同样不像最近二十年来的亚洲女子球员:在过去二十年间,韩国女乒已经放弃与中国对抗,只能归化中国球手来与中国对抗;日本则完全是拿来主义,靠把乒乓球员输入到中国来保持最后一点点对抗能力。
再加上欧洲乃至美洲女乒球员,不少都是中国裔,因此在国人心中,女子乒乓球中国无人击败这个印象,早已经深入骨髓。至于混双,也是这样。
伊藤美诚身上藏着太多与中国人认知上的不同:她霸气十足,并不像福原爱那般靠别人宠爱而活着;她斗志昂扬;她绝不认输。她甚至狡猾到对自己的搭档说,许昕已经崩溃了,死攻那一边。
还有,伊藤输球时对自己的不满,赢球时略带自信和挑衅的笑容。当与福原爱进行比较时,国人觉得伊藤身上有太多的“魔性”。
伊藤本来就不是温室里的花朵,她也不需要讨好谁而生存。她一出生,就是为了赢得冠军而战,伊藤母亲用“古早日本式”训子方式教育孩子。因为母亲知道,如果没有强大的心理能力,如果一输就哭,是不可能与中国拼冠军的,伊藤不是泥娃娃,她是一个要去赢得冠军的球员。
在混双结束后,伊藤的社交媒体上,涌上来一堆人,讽刺挖苦甚至谩骂都有。当然,在体操中国男团失金之后,大家需要把失败和不公带来的个人沮丧感发泄掉,在这种情况下,伊藤很受到一些不合适的言语。
事实上,伊藤与中国女乒的不少球员都是好朋友,包括陈梦与孙颖莎。她们之间还会互赠礼物。唯一的不同是,伊藤从来不把自己当做一个泥娃娃。
对于我们来说,我们需要接受一个“魔性”的对手,站在球员角度来看,她只是一个不愿意服输的人。我们宁愿要一个不愿意服输的对手,也不要一个输了球就哭哭啼啼的娃娃。前者更真实,后者只能让我们盲目以为,所有的对手都是靠我们吃饭。
一个强大的对手,更能够让我们获得提高和拥有真正的自信。这也许是伊藤最大的价值。
责任编辑: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