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拥有深厚的木文化底蕴,一座座雄伟精致的木建筑、一件件巧夺天工的木制品,都承载着古人的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
今天,中国红木产业已有1000亿元左右的产能,但红木家具市场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缺乏精品和有文化深度的品牌,为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扩宽思路,寻找新的增长点,昨日,“滇池论木——2017中国(昆明)红木产业发展论坛”在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探索红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云南省本身拥有得天独厚的树木资源,昆明作为连接南亚与东南亚经济文化纽带上的中心城市,‘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可以更直接对接南亚、东南亚丰富的林业资源。”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委员会主任杨波介绍,在中国传统家具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常用的几大红木主力原料均以进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背景下,这次论坛的举办对红木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拓宽文化内涵
目前,红木类木材的国际贸易和加工产业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南亚东南亚很多红木产地国出台了红木类木材的进出口贸易的限制措施。
材料的减少、管制的严格,是压力也是动力,是挑战也是机遇。
“红木行业要抛弃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回到文化本源上来。”杨波表示,传统家具行业应该走精品化、艺术化、收藏化的发展之路,努力把古典文化变成经典文化,深挖家具的文化附加值,提高木材的工艺价值。“在传承中创新,并在创新中拓展。不断赋予红木家具新的内涵与外延。”
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秘书长石峰也表示,红木企业要将红木文化、红木传统工艺、木材的高效利用和技术创新融为一体,发扬工匠精神,走精品之路。“要全面提高红木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坚决抵制浪费红木资源的行为。”
“我国红木文化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木材不断替代的历史。文化的延续是必然的,载体的更替则更是必然的。”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红木分会专家周默说,在汲取、继承好传统文化内涵,工艺内涵的基础上,选好料,精心配比,用高水平的工匠、高度的责任——以专业的态度制造具有艺术性,收藏价值的红木家具。
文化让红木产业走得更长远。
坚持绿色发展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坚守生态底线,保护与发展并行是红木产业要守住的底线。
“此次论坛的举办,有利于推动红木行业形成爱护资源、培育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的共识。”西双版纳州委书记陈玉侯介绍,自2013年以来,全州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27亿元,种植以红木为主的珍贵树种70多万亩,为保障国家木材战略安全,提升雨林经济价值,造福子孙后代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再过几十年,当这些珍贵树种长成参天大树,这些前人储备下来的富饶资源将成为‘绿色银行’,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
“我们可以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与工业生产相结合,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实现工厂、消费者、产品和信息数据互联,重构红木企业的生产方式。”西南林业大学教授邱坚结合红木产业科技创新的话题谈到,未来,对于红木加工的高端定制,主流的红木定制家居企业应完成“全屋定制”的品牌战略升级。
国家林业局计财司外经处处长付建全表示,红木产业的发展要切实维护森林生态安全,增加绿色、增加质量、增加效益。他建议进一步扩大林业对外开放合作,利用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土地、气候等资源优势,深入合作逐步建立起珍贵树种等森林资源培育基地。
依托文化,拓宽红木产业的文化内涵;加大创新,实现红木产业可持续发展。
未来,红木产业将走出一条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创新设计能力强的新型绿色发展道路。
上一篇:浙江东阳木雕红木产业成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