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俯瞰位于淀山湖水域的大莲湖及周边的莲湖村(8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
盛夏时节,泛舟白洋淀,大片荷塘上,莲花、莲蓬、荷叶在风中摇曳,青头潜鸭愉悦地在水面嬉戏,白鹭、苍鹭、须浮鸥等各种野生鸟类或在小船四周飞行,或停在野菱角上休憩。当地村民说,白洋淀鸟儿最大的特征就是“不怕人”,这说明自然环境实在太好了。
而在1000多公里外,位于沪苏交界处的环淀山湖区域,目之所及,只见茫茫芦荡、千亩荷塘,水面浮生着野菱角、水芹等植物,各种野生鸟类也纷至沓来,孕育了无尽的生命活力。区域内形态各异的天然湖泊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与淀山湖、北横港等串联在一起,形成一条天然的“蓝色珠链”。
这些生态胜景得来并不容易。污染源防治、水系贯通、生态疏浚、陆域绿化与水生植物搭配、建设生态沟渠、推广有利土壤的有机肥……细数两地的治水逻辑,系统治理贯穿其中。
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一艘清洁船航行在毗邻G318国道的淀山湖上(8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在上海青浦朱家角古镇,游客从一座通行游览船的河道石桥上走过(8月9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一艘训练中的帆船航行在上海青浦淀山湖上(8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淀山湖一角(8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8月13日拍摄的雄安新区白洋淀唐河入淀口湿地(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8月13日拍摄的雄安新区白洋淀唐河入淀口湿地(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8月13日拍摄的雄安新区白洋淀燕南堤区域一角(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8月13日拍摄的雄安新区白洋淀燕南堤区域一角(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8月13日拍摄的雄安新区白洋淀燕南堤区域一角(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落飞麟摄)
【责任编辑:薛涛】
上一篇:青年影像 | 方云峰:彝村苏撒坡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