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展览现场。张廉 摄(影像中国)
沉浸式剧场、交互式观展、定制专属纪念品……重庆两江新区礼嘉智慧公园展出的“画游千里江山——故宫沉浸艺术展”,用数字技术将北宋画作《千里江山图》重新呈现,让人们以更生动的方式了解优秀传统文化。
撩动珠帘,古琴声声入耳,一座虚实难辨的光影长廊映入眼帘。游客仿佛步入万花筒中,斑斓的千里江山画卷迎面而来。
这是重庆两江新区礼嘉智慧公园正在展出的“画游千里江山——故宫沉浸艺术展”,展览用数字技术将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千里江山图》重新呈现。该展览由故宫博物院、凤凰卫视和重庆两江新区联合推出,是“画游系列国家宝藏数字艺术IP研发计划”的一部分。
青绿山水与数字技术交融
廊腰缦回,吸引着游客不断前行,转过几道弯,眼前豁然开朗,进入蓝色光影世界。这里,讲述着少年王希孟的学画经历。
从动笔到画作完成,王希孟脑海中的山水是什么样子?设计者对王希孟研习的绘画课程与文化课程内容进行了充分挖掘与元素提炼。
“我们将山、水元素提取出来,感受千里江山浩渺。”顺着展馆负责人张英手指方向看去,朦胧的山水意象,仿佛丹青涌动。数字艺术的演绎,在这里还原出光影“宣和画院”。
“来之前,还以为仅仅是画面‘动’起来,没想到,是这样充满文化韵味的展览。”市民易先生感慨道。
文化长廊、画境万千、丹青剧场……1000余平方米的投影面积,营造了东方意境美学感官盛宴。一幅长卷中,青绿山水与数字技术交融,充满了探索和新奇的味道。
一景一体验,展览中是随处可见的文化表达。“琴弦幽深”处,随着缓步走动,古琴韵律流淌耳边。
“利用红外技术,游客每走一步,便如拨动一根琴弦,连续走过便可奏响古琴曲。”在张英看来,这样的设计不仅仅是希望游客能够看到艺术展品,更希望能够全方位传递艺术的瑰丽色彩。
具有同样效果的,还有丹青剧场。这个“全景体验沉浸式剧场”的四周布满星光,不少游客席地而坐。“太棒了,有一种在画中穿梭云游的体验。”观众江莹第一次看到这种展览,举着手机不停拍照。屏幕上,光影颗粒缓缓移动,重新展现画作绘制的细节过程。
设计者赋予展品更多创新内涵。一幅长26米、高5米的长卷,是昼夜变换的《千里江山图》。船随江水而动,太阳喷薄而出,山河披上霞光,这是“日出—蝶舞翩跹”;不一会儿,空中下起了阵阵小雨,画间着上黛色,一幅“晨雨—水墨龙翔”展示在观众面前。从晴日到静夜,从花雨纷飞到流萤星光,昔日绢本墨笔幻化为溢彩流光,由目入心。
交互式体验为展览增添意趣
游客在长卷前驻足,脚下早已悄悄汇聚起点点流萤。每每移动,流萤便追随游客脚步,汇聚成光影之花。
“快看!花瓣会跟着我走。”一旁的小朋友兴奋起来。在长卷旁,每当有人靠近,便会出现片片花瓣,并随着游客前行。
人影掠过,水流跟随涌动,拍拍成群的小鱼,鱼儿会四处散开。
数字投影、虚拟影像的运用,将传世名画立体展现在观众面前,而交互式的体验,让游客沉浸其中,为展览增添意趣。
巧思背后,是设计者的不断钻研。“展馆中主要使用了实时渲染技术,比如观众走在长卷的画面前,会有花瓣跟随;根据时间的不同,长卷会有昼夜的画面切换。”凤凰数字科技项目总监程小龙说,“在传统展示行业中运用较多的是离线渲染技术,这种技术每次渲染一帧画面的时间很长,而实时渲染技术在应用中需要考虑实时性。”相比离线渲染,实时渲染能够让观众和作品进行实时交互,从而产生千变万化的视觉效果和体验。
不过,想达到这样的技术效果并非易事。在制作过程,技术团队遇到了难题。展馆中有大面积的实时渲染应用,要达到良好的现场效果,计算机每秒都要渲染出30帧以上的画面。“在较高精度的美术素材堆积下,大量的内容会使计算变得很慢。”程小龙说,克服的办法就是不断尝试,“对素材进行优化,对内容进行取舍,对渲染方式做升级,直到内容和效率都达到能接受的平衡。”
扫一扫二维码,就能在变幻长图中放飞风筝。“手机就是风筝线,可以把风筝放到任何想放飞的地方。”这样的交互式体验吸引着不少家长和孩子。而这背后也是实时渲染技术的应用。
不仅如此,在实时交互渲染技术上,团队也下了不少功夫。“场馆内很多技术都运用了实时音频和流体模拟。”程小龙说,基于这些技术,团队能够赋予山水更多内涵,“我们看到人触摸墙面时,会有类似水墨的效果向上流动,就是用了这种技术。”
让游客把文化带回家
交互是贯穿整个展览的设计思路。想完成一幅自己的“千里江山图”,只需要轻触屏幕。观众可以拖拽、任意组合原作中的山水亭台,再刻上一枚专属的印章,在画作上盖个戳,一幅“定制版”《千里江山图》就完成了。最终通过扫码,就可以把这幅作品“带走”。
“通过充满科技感的画作创作过程,观众能够近距离感受《千里江山图》的艺术风格。”张英告诉记者。
如何增强观众的沉浸式体验?不仅在观赏中有“画中游”的观感,在文创展区,不少小朋友也流连忘返。扫扫二维码,就能看到各种不同的灯笼、扇子等充满宋韵的产品。想要带走,则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
琦琦和妈妈正在不停忙活,没多久,一个小兔子灯笼在琦琦手中成型。“有新知,有趣味,这样的展览我们希望能多来几次。”琦琦的妈妈说。更多的年轻人通过一场展览,重新认识了《千里江山图》。“对于孩子来说,这种方式能够吸引他走进艺术世界,以更生动的方式了解中国文化。”张英介绍,这个展览将持续一年。接下来,团队将对《清明上河图》进行制作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