礁石(插图) 王琦
礁石(插图) 彦涵
江汉(插图) 曾景初
宝石簪(插图) 周令钊
公鸡和狐狸的故事(插图)黄永玉
四世同堂(插图) 丁聪
一件小事(插图) 赵延年
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插图) 刘德才
【学人谈】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954年7月,诗人艾青应邀出访智利,并祝贺智利诗坛泰斗聂鲁达50岁诞辰。7月25日,在此次出访期间,艾青写下诗歌《礁石》。
1957年,版画家王琦以诗入画,将艾青笔下礁石的意象形象地展现出来,创作了《礁石》插图。当时,正值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伊始之际,建设者们顽强不屈、努力奋斗的精神激励着画家,《礁石》应时而生,书写、刻画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
1981年,版画家彦涵再次创作《礁石》插图,风浪与礁石的共鸣与回响,生动地呈现在画面之中,展现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凭借巨大勇气不断破解难题、应对挑战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21世纪初,王琦和彦涵本人及家属分别将创作和收藏的重要作品,悉数捐赠给中国美术馆,成为国家艺术宝库的永久收藏,这两幅《礁石》插图也成为诉说历史故事的重要载体。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两幅颇具特色的艺术作品,成为“品读文与画——中国美术馆藏文学插图精品展”上的亮点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在展出的300余件名家经典文学插图作品中,不仅包括国画、版画、水粉、素描等多种类别,涉及白描、工笔、拓印、剪纸、布面拼贴等多种表现形式,还囊括部分木刻插图原版。许多作品在历届全国美展等展览评奖中荣获过奖项。其中,大多数作品是首次与观众见面,更有多件作品为首次全套展出。
珍贵的诗与画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1962年,版画家曾景初以杜甫诗《江汉》入画。画面左侧以层叠的江水和浮动的暗云呈现秋水之夜的孤寂景色。画面右侧,刚劲的线条描绘出诗人立于扁舟之上、望月怀远的场面,展示了壮心犹在、顽强不息的精神。
自古有“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的说法。文学和美术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当文学作品和插图艺术相遇,却可以发挥各自优长,图文相映。
在谈到诗与画的关系时,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插图可以解释、延伸文字的内容和意义空间,重塑文学作品中的高潮时刻;文字则可以对插图进行补充和阐发,揭示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情感,引导观者充分理解作品的象外之意。插图,让观者有了走进经典文学作品的另一条路径。插图在旁,文字更显摇曳生姿,阅读更加饱满愉悦。
在此次展览中,有相当多的作品体现出诗与画和谐共生的关系。1958年,版画家王琦曾以郭沫若诗《玉蝉花》入画,1961年,版画家刘岘则以郭沫若诗《打破碗花花》入画,两者均入选郭沫若诗集《百花齐放》。诗集中,诗人每首诗写一种花,以丰富的想象、奇丽的比喻,赋予花朵以生命和性格,有相对整齐的格式、和谐的韵律节奏、丰富的联想和奔放的感情。与之相配的画作,以黑白木刻为主,线条有力,画面规整,颇具时代特色。
此外,以徐志摩诗《再别康桥》、海子诗《月光》和郭小川诗《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为内容入画的,姚莉芳绘《再别康桥》插图、李小光绘《月光》插图、刘德才绘《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插图,曾分别获得全国美展奖项。
追寻鲁迅先生
“书籍的插图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所以也是一种宣传画。”鲁迅曾在《近代木刻选集》小引中这样说过。他在论及插图时认为:“这种画的幅数极多的时候,即能只靠图像,悟到文字的内容,和文字一分开,也就成了独立的连环图画。”
在鲁迅作品的相关插图展示中,赵延年绘鲁迅《阿Q正传》全套作品颇为引人关注。作为深受鲁迅“创作版画”理论影响的美术家,赵延年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紧扣时代脉搏,展示鲁迅的文学创作精神。特别是在1980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将此套《阿Q正传》作为连环画单独出版,成为连环画史上的经典。
当年,为了刻画好阿Q的形象,赵延年曾前往绍兴写生,并在农村生活了很长时间。画家笔下的阿Q与鲁迅笔下的阿Q一样,来源于平凡且又丰富的日常生活之中。
除赵延年所绘《阿Q正传》全套作品以外,《祝福》中的祥林嫂、《孔乙己》中“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以及《故乡》里的闰土等人物都在画家笔下栩栩如生。白敬周所绘《藤野先生》、彦涵所绘《狂人日记》等作品皆将鲁迅故事里的传奇生动地展现了出来。
刻画红色经典
美术工作者们用画笔描绘革命故事、展现光辉历程、赓续红色血脉,画面充盈着对红色文化理想美、信仰美的坚守,谱写了革命先驱勇于攻坚克难,甘于奉献牺牲的恢宏篇章。
在此次展览中,有一部分专题展品是根据罗广斌、杨益言的长篇小说《红岩》创作的美术作品,成功塑造了江姐、许云峰、成岗、丁长发、刘思扬、余新江等英雄人物的群像。
1961年,小说《红岩》出版后获得广泛赞誉,再版多次。《红岩》插图作为其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同样成为美术史上的经典。
李焕民曾经这样回忆过创作插图时的情景:当时,作者罗广斌、杨益言每写完一章,画家们就会聚在一起听他们朗读,大家听得十分投入,特别是读到江姐说“竹签子是竹子做的,但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时,大家都忍不住落泪了,艺术形象在头脑中也逐渐鲜活起来,有了创作的冲动,创作构思便产生了。
1961年,李焕民创作了插图《许云峰在地牢》。在小说中,许云峰立场坚定、机智果断,在险恶的环境中,他用双手为难友们挖开了一条逃出牢笼的生路。李焕民曾回忆,为了创作,他多次到白公馆、渣滓洞寻找灵感,这张插图就是在看到被焚烧后的渣滓洞、在实地感受烈士狱中的斗争生活后,怀着真情实感创作出来的。
吴凡创作的插图《江姐》,背景留白,艺术家采取单线阳刻的方式,以单个人物全身肖像特写为主,注重人物表情神态和肢体语言的刻画。严谨的人物形象与衣服形态形成了虚实变化,表现手法简约、纯粹,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突出了江姐宁死不屈的精神。
《小萝卜头的梦》则是牛文选用俯视的角度,根据小说中的场景创作的插图。画家通过线条的变化使画面整体极富层次感,周围环境的深色调与街道的亮色形成鲜明对比,强烈的视觉冲击营造出沉重、压抑的画面氛围。
与其他创作不同,《红岩》小说和插图几乎是同时创作完成的。作者和画家在创作中,以巧妙的艺术构思将激情和感动凝聚成饱满、立体的人物形象,共同为读者留下了不朽的红色经典。
(作者:付裕,系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博士)
下一篇:昆仑圣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