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推动前沿艺术观点的交流,新华网文化书画频道特推出《名家艺思录》栏目,辑录和展示当代文化大家的文化艺术思想成果。言恭达先生作为著名书法家、文化学者,多年来以其雅正、高格的书法艺术闻名于世,又以其丰富的学识、对书法艺术独特的见解影响着无数同仁与后辈。其在传承书法艺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绩,可谓有目共睹。而《书学散步》正是言恭达先生近年来书学思想的一份结晶之作,将传统文脉与时代风貌呈现于其中,构成了一道道笔尖上的文化风景。故,《名家艺思录》栏目特将《书学散步》进行连载,逐期发布,以飨读者。本期为刊出的第四篇《文化品质》。
文化品质
文/言恭达
汉字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高度物化,在最简约的层面上浓缩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汉字有义: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汉字的创造、使用、演变、发展与结合造就了中华文化无比的辉煌灿烂。汉字因书法而有无限生动的形式之美,书法因汉字而有无比丰富的内涵之美。汉字与书法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告诉我们,文化的“核心价值”正是中华文明没有断裂、得以延续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而这个核心价值是不断变化、丰富、发展,并形成“时代的文化核心价值”。当代书法创作审美科学评判体系的逐步确立,也是诞生“时代经典作品”的审美基础。
文化是灵魂的交流,而文字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工具。我想,艺术的唯美必须建立在时代的内涵与思想的大厦上。中国书法是线条的艺术,是作者的情感与精神的抒发,也是时代脉象的彰显。不难想象,仅“玩”形式的书法不能留下历史印记,也不能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
书法文化的核心价值有其本体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它将是建立在中华民族精神与美德大厦上的现代化价值导向,弘扬时代主流文化,对国家发展承担历史责任。其根本要义是唤醒人的主体意识,以人的尊严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层面,高扬科学理性,把握现代人文精神的深刻内涵。当代书坛需要一种基于价值传承与价值创新的文化自觉,需要文化的光照与引领。
中国书法这种在世界上独特的汉字结构下的艺术化表达,不仅影响了中国人的艺术观、世界观及思维方式,更是构成独特的东方文化的基础。所以在这个键盘时代,保持书写状态,掌握书法知识,增强审美能力将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书法艺术凝聚着几千年的中华文明,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追求。书法的艺术实践,不仅仅是创作作品的本身,更是对中华民族千年以来生活方式的传承,是引导创建集体人格价值的精神诉求。因此,书法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基因若改变则预示着文化性质的改变。在键盘时代,传播民族的书写状态,掌握书法文化知识,增强审美能力,对传承中华文化将是功在当代、泽被千秋的大事。
言恭达作品
中华传统文化的进步,要靠哲学去引领与提升。无论是楹联、诗词,还是书法艺术,都是以汉字文化为其基因和载体。汉字活着,中华文化就活着。这就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唯有坚守与传承。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乃至全球化的语境下,保持包括诗词、楹联,以及书法艺术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所表达的生活方式、理想信仰、价值观念,这就是传承中华民族根脉的一件大事,其功在当下、利在千秋。
中国文字的独特性与艺术性为中华人文的不断深化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民族审美的原始萌芽则产生于文字,产生于书法。中国汉字重在形义,外国文字则皆以声为主。中国文字无义不备,故极繁而条理不可及;外国文字无声不备,故极简而意义亦可得。中国用目,外国贵耳,所以中国汉字一开始就追求一种形之美,它不仅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也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文化符号,凝聚着中国文化的内在基因。
书法是养心、养性的文化,是修出来的,也是养出来的。星巴克出售的不仅仅是咖啡,更是对咖啡文化的体验;我们喝龙井,不是单纯为了解渴,而是对中华茶文化的认知。书法是中华文化的基因,不仅仅具有审美功能,它还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传承方式。千年以来,它的书写方式与审美追求孕育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文化内质,因此,书法家的艺术实践与探索,不仅仅是创作作品本身,更是对千年以来中华民族生活方式与生存智慧的传承。一句话,书法是对民族人文的传承。
书法艺术是书家自我文化心态的物化反映,是书家艺术主体精神的有效释放。中国书法的灵魂是什么?是长期以来中华民族本土文化贯彻的一种整体精神——人与社会的和谐。在艺术指数的表述上,就是对整体气韵的追求,着重把握作者心灵的畅达,保持天然质朴,达到主体与客体的融合,书写精神层面的和谐。
我越来越感到我们这代人文化传承的责任担当所在,最重要的是唤起全社会对文化价值的思考和体悟,以实现我们所追求的真善美的审美理想与审美本质。任何艺术都是时代的产物,书法艺术不是单纯的线条赏析,更重要的是文字内容中所透析的时代特质,传世的艺术经典都是“为人生的艺术”。这种优秀的文化遗产都呈现出对当下社会的思考与人类精神的弘扬。就书法来说,它所表述的人文内涵将超越艺术本体的技法层面而作为人类历史的文化记忆积累下来。
中国书法艺术创作的文化心理体验是书法家心灵与人类原始精神的交融,是对宇宙生命与自我生命的双重感悟。它以中华人文理念为根本支点,从技法体系到内在精神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它是引导创建集体人格价值与生活方式的精神诉求。社会发展的终极体现为时代经典的文化积累,而一切文化都将会沉积为“人格”,表述为“国民性”,其最终目标是普及人性中的大爱!
现代中国的书法艺术经历着历史上最大的动荡。纵向历史的封闭单一与横向时代的交叉多元形成冲突,不同的文化参照塑造出不同档次的艺术家。古代大师的书法作品是与古人的文化心理相默契,是由历史的情境造成的。审美价值的标准是有时间性的。当代书法家就应在这一点上观照当代文化,建立新的价值标尺。
言恭达作品
中国书法文化历来呼唤崇高,要求走向德性化与人格化。艺术创作要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认真思考如何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活化和优秀国际文化的本土活化,创造性地完成这双向活化,并取得时代文化创造成果。
中国文字是世界上高度发展的造型艺术。王羲之《兰亭序》、王献之《鸭头丸帖》……简要说,书法是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字、章法、墨法、通势等,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书法是千年以来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是守护文化灵魂、回归艺术心灵的最佳途径,所以,书法是每个中国人一生的修行。
我国传统书论中特别强调“人品和书品”的关系,我认为这是非常正确的,也是具有终极价值的。强调人品,就是不仅仅强调艺术的本身,而是把一个艺术作品、艺术家放在了一个更为广泛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去考量。这包括艺术家、艺术作品对社会、历史、文化产生更大的影响,以及自我人格的塑造和不断的完善,并起到积极的表率作用,这样的艺术家及艺术作品才具有更深刻的内涵和更深远的意义。
从精读的大量中国书法流变史的碑帖资料中了解书艺作为中华文化积累的本质特征,了解书艺形式与内涵创新发展的规律性与经典性。在深谙书法艺术奥秘的基础上,懂得唯有“变”与“通”,艺术才不至于走向死亡。“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这种人文精神是我们“为人生而艺术”题中的应有之义,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这就是书法艺术创作的规律与传承。
我认为,将艺术还原至文化,求真于经典,这是当下中国书坛人人需做的“命题”。守护文化灵魂,回归艺术心灵。本质意义上看,书法是文化,须“技进乎道”“文以载道”。书法是养眼的文化,更是养心的文化,它是个体生命的律动。
不把自己看成聪者,却是以愚者的勇毅与自信,“游心于淡,合心于漠”,深入经典,采撷菁华,厚积薄发,充盈自我,而始终保持自己的本真。认知自己,让自己内心合乎大道。记得王蒙曾说过“艺术永远是痴人的选择”而“痴是对艺术的献身”。古云“智者不惑”,真正的智慧是沉默而挚诚地守护自己在文化积累中确立的信念。智者知人,用心地拥抱时代、关注民生,以多元包容的爱心去赢得中华文化的滋补与弘扬!
言恭达作品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灵魂是一只杯子。如果你用它来盛天上的净水,你就是圣徒;如果你用它来盛大地的佳酿,你就是诗人;如果你两者都不肯舍弃,一心要用它们在你的杯子里调制出一种更完美的琼浆,你就是一个哲学家。”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的名片,书法是“道”的化身,简约且自由。在变化了的书法线条中曾寄托了历代书家无限的人世沧桑与审美理想。“调制琼浆”,就是将民族情愫作为自我生命的底色,将书法艺术化为人生旅程的符号。
作为民族最纯粹的审美艺术,书法字体、章法、形式与韵律无不折射出人性的美与善。学习书法,就是对美善规律的认识和规则的运用。书法艺术的传统是人们在汉字书法特定的抽象性、表意性、哲理性等本质因素和品格的基础上,按照美的法则进行创造的积淀,因而,传统是在新而又新的发展中形成的。我们观看历代优秀书法作品,之所以赏心悦目,百看不厌,常看常新,是因为内中有着在传统的本质基础上按照美的法则进行创造的成果。这种创造体现着书法的生命力与延续性,体现着书法艺术的基本精神。
尼采说,通向智慧之路有三个必须阶段:一是合群时期,二是沙漠时期,三是创造时期。在求艺的“合群期”,尊崇传统,敬畏二王,临习二王,达无我境地;进入“沙漠期”,欲逐步挣脱束缚,让自由精神慢慢成长;随后是“创造期”,在否定的基础上重新进行肯定,即要寻求无法中有法、无我中有我的思索。这就需要从中国传统哲学走向现代哲学的思考,需要从人类文化学的高度观照传统书法文化的演绎,将艺术还原于文化,求真于经典,重建中国文化价值之纬。这是灵魂的哲思,这是精神的攀登。书艺之品,人文之道,法之为上,艺成为下。求艺传道其实质是当代人文精神之重铸。作为一个有家国情怀和文化理想的当代书家,必须提升艺术的哲学思考,从而顺利地回归艺术的原创和主体意识,完成当代书法文化社会身份的自我定位与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任何哲学都不能脱离它所处的时代,任何时代都不能缺少哲学的精神境界。当代书法艺术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建立在书法文化的本体规律和社会发展的科学认识之上。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悟道”,是悟书法艺术创作规律,是悟书法还原的文化。这样才能实践“会古通今”“极虑专精”的古训,哲思才能明辨,启智首在明德。不求碌碌而旁骛、斤斤以取巧,“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才能识得大味必淡,和光同尘。
艺术家应该关注的还是社会担当。这种担当就是引领风尚,就是要引领那些坚守文化信仰,坚守时代审美理想,坚守职业操守,让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包括楹联、诗词文化,回归生活,回归大众,回归本真,回归心灵。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二○一五年第十一届国展上,我曾对“植根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的十六字方针做过一个诠释,那就是:传统是根,创新是魂,艺文是本,多样为体。
言恭达作品
我想,在互联网时代,需要那些坚守文化信仰、时代审美理想与职业操守的真正“求道者”。首先,我仍然坚定地认为对中国书法笔墨的研究是最重要的。无论在何种艺术语境中,笔墨都是书法独一无二、不可取代的重要特征。其次,对艺术精神传递的研究。我认为在研究其精神世界时,应该更进一步地了解与分析他们艺术创作精神之中的时代责任感。作为当代书法的中坚力量,应具备怎样的艺术抱负与责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是历代每一位中国士人都所心怀的“壮志”。我想,一位优秀的当代中国书法家,应当是一位优秀的士人。他们所深负的社会责任感促使他们不断地去思考当代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是当代文艺的传统根基和立身之本。当下要提倡正大气象,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努力维护书法环境风清气正。“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是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一定要正本清源,敬畏传统,坚定操守,重艺德,讲品位,用文质兼美的精品力作书写时代正气,弘扬中国精神。
【责任编辑:伊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