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兰亭奖坚持艺文兼备、倡导雅正书风
山阴评翰墨 此地会群贤
图为第八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现场,作品展将持续至12月12日。中国书法家协会供图
浙江绍兴兰亭,是书法圣地,是中国书法的精神象征,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标识。以“兰亭”命名的中国书法兰亭奖,每3年评选一次,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书法艺术最高专业奖项。
近期,第八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颁奖仪式暨作品展在浙江绍兴市兰亭书法博物馆举办,再次吸引社会各界目光。
创作态势
风格更趋多元,清新自然、质朴刚健的创作取向愈加凸显
“和上一届相比,本届兰亭奖投稿人数增加近1/3;其中年龄最大的参评者100岁,最小的21岁,这是当前书法界充满活力、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李昕说。
在衡量创作水准方面,本届兰亭奖增加了对作者以往创作成果的考量,要求每名作者提交3件作品,其中2件须为近3年的创作,作者还要将这2件作品中的1件指定为“主要参评作品”。
据介绍,本届兰亭奖共收到2241名作者的投稿材料,符合参评要求2205人,其中书法创作方向参评作者2007人,理论研究方向参评作者198人,最终共评选出69名获奖及入选作者。“评委会结合书法创作实际情况进行了综合考量,最终书法创作方向只产生了1名金奖获得者。”李昕说,兰亭奖书法创作方向实际上设置了4个金奖名额,但是金奖作品最终未能足额评出。
第八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审委员会主任、中国书协主席孙晓云说,“艺文兼备”是兰亭奖评审的重要标准,“兰亭奖在‘艺’的基础上,兼及对‘人’与‘文’的考量,更注重作者常年持续的积累和修为”。
部分参评作品存在文本与文字的硬伤,比如错别字、丢字落字、简繁不分、诗词格律乖谬等。“有些作品最终被淘汰,是因为部分作者对‘文’的不重视。”第八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审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副社长李刚田说。
在本届兰亭奖评审总结会上,评委普遍肯定了当前书法创作稳步发展的态势:创作者重视传统继承、自然书写,创作风格更趋多元,清新自然、质朴刚健的创作取向愈加凸显。
“兰亭奖的评奖宗旨契合书法的内在学理。”第八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学术·媒体观察员、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何学森认为:“兰亭奖追求的艺文兼备、德艺双馨,是赵孟頫强调的‘词翰相须’、苏东坡倡导的‘兼论平生’等一系列传统观念在新时代的发展与深化。”
行业新风
引导书法家德艺双修、技道并进,更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书法与人的关系,一直是书法品评史上的重要命题。在“艺”上把关,在“德”上定规,中国书协努力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将兰亭奖作为推进书法界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的重要契机,对参评者的道德品行、艺术积累、综合成就和业界贡献进行全面考量。2001年首届兰亭奖采用现场命题作文等方式,对获得提名者进行现场文化素质考核;第六届兰亭奖又明确提出了“植根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的评审理念;第七届兰亭奖则首次设置了审读委员会。
“书如其人、人书合一,有其内在的哲学依据。”本届兰亭奖书法创作方向金奖获得者宇文家林认为,每名书法家要根据自己的性情选取主要取法对象,在专精与博涉中,找准自己的创作方向。
“追求务实学风”“倡导雅正书风”“弘扬优良文风”“改进协会作风”“引领行业新风”……近年来,中国书协更加注重引导书法家德艺双修、技道并进,以经典意识、时代立场为创作方向,深研笔墨技艺,更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有专家表示,一些不利于书法健康发展的状况依然存在,赓续书法文化传统尚需深入,书法家仍需持续提升创造性转化能力和综合人文素养。
整体趋势
雅正书风成为主流,书法界自觉以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开拓艺术新境
近年来,中国书协先后举办各书体、新人新作、册页、手卷、楹联、临帖等专业展,引导书法界自觉以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开拓艺术新境。作为当下书法创作的整体趋势,雅正书风成为主流,这在兰亭奖作品展中得到清晰体现。
“本届兰亭奖,我的主要参评作品为《宋人咏镇江诗三首》手卷。作为镇江人书写吟咏镇江的诗,我感觉特别惬意。读诗时有情感共鸣,书写时就心情舒畅,笔随心走,注重行草相间、节奏变换,点画、笔墨自有意外之喜。”宇文家林说。
楷书在本届兰亭奖评选中表现不俗。书法创作方向铜奖获得者宋旭安擅长楷书,曾获首届兰亭奖创作奖。他的楷书以元氏墓志为基,旁涉造像题记,参以行书笔意,字里行间流露灵动的精神状态。宋旭安的3件参评作品以“植根传统”为主线,突出“不与人同”的个性表达。
本届兰亭奖的获奖作品中,草书的比例较高。不少评委注意到,许多作者提交的3件参评作品中,都有1件狂草作品,巨幅狂草作品尤为引人注目。然而在兰亭奖的评选中,狂草作品落选的比例也比较高。李刚田认为:“狂草创作并不适合所有人,古人狂草之妙在于天趣与性情的自然流露,但当下的有些狂草作品略显刻意。”
本届兰亭奖理论研究方向的参评作品,得到了评委的一致认可。薛龙春《二王以外:清代碑学的历史思考》一书,获得理论研究方向的金奖。评委认为,该书以宏阔的视角,寻绎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呈现了许多被过往研究忽略的现象与细节,体现出重原创、重实践的导向。
孙晓云认为:“创作与理论研究方向入选、获奖的作品,整体上治学严谨,功底比较扎实,具有长期实践研究的积累。理论工作者更加注重围绕中国书法发展史,综合利用传世文献与出土资料,深入挖掘传统书法的人文艺术价值。从评审结果看,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只有正确理解创作与理论的关系,才能对书法事业的整体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书法事业的发展任重道远,未来可期。”(本报记者 徐红梅)
[责编:刘晗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