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探索
(人物篇)
图:李毅先生
智慧的画家,执着的探索
——我看李毅的人物画
文/邵大箴
李毅是一位杰出的人物画家,他自幼酷爱艺术,自学成才,后来又拜著名画家李宝峰先生为师得到亲切的指导,并在中国国家画院首届高研班杜滋龄工作室进修,完善他的技艺。人物画家需要严格的造型功力,靠自学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
凭着自己的毅力和勤奋,长期观摩和临摹名家作品,李毅掌握了刻画人物的基本造型技巧,又通过坚持不懈的写生,培养了自己塑造形象的能力。对他艺术成长影响最大的是李宝峰和黄胄先生。他从黄胄的人物画中认识到深入生活、观察和体验客观对象以及写生的重要性。
而李宝峰吸取了黄胄的创作经验,在个人笔墨风格上有所建树,也使李毅受益匪浅,使他更清楚地领悟到笔墨语言的要旨,驱使他在提炼笔墨表现力上狠下苦功。在杜滋龄工作室的学习,更拓宽了他的艺术视野和丰富了艺术修养。
李毅曾经生活在大西北,这段经历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深爱那片热土,深爱那里感情质朴的劳动人民,也为他们多姿多彩的生活所吸引。
出自于他内心一直涌动着用画笔描写他们的激情,他的作品大都以这里的少数民族人物为题材。他笔下的人物多以当地的自然和人文风情为背景,可以称之为少数民族风情画。
这类画的难度在于不仅要恰当地处理画面的情节性,还要使人物形象与环境的描写和谐统一。而少数民族风情成分的描写也要适度,过多了会导致人物形象的削弱,造成“猎奇”的效果。李毅深谙此理,他画面上人物的穿戴、装饰以及周围的车、马、驴、狗,描写的很精彩,但不夺人物形象。
画面上最令人关注的是富有生活朝气的人物,人物塑造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李毅用纯熟的写生技巧描写人物的动态、表情,有鲜明的直接来自生活的生动性。没有对现实生活的细致观察、体会和对人物的深入了解,是很难达到如此水平的。
中国画人物塑造中笔墨的品质很重要,笔墨有共同的规范和法则,也应有自己的个人体会和心得,以至个性。不论笔墨的共同规范还是个性特色,都主要是为形象塑造和画面服务。笔墨本身也有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可以自觉地去探寻。
对画家来说,不要刻意去做“个性化”的笔墨符号,而要在长期锤炼的基础上使自己的修改自然地流露于笔端。李毅不追逐笔墨的个性化,不求笔墨的华丽,而是潜心于用自己理解的笔墨塑造形象和组织画面。他追求笔墨的力度和质美,追求画面品格的纯正和质朴。
李毅是一们智慧的艺术家,他敏感于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美,从前辈艺术家的作品中借鉴创作经验,不断锤炼笔墨,提高艺术修养。我相信,只要持之有恒地继续探索和创造,他的艺术才能将会得到进一步发挥,他的笔墨品质和艺术个性化面貌也将会更加鲜明。
艺术家:李毅,1964年出生,李可染画院副院长、研究员,中国农工党党员。
现为:
李可染画院粤港澳大湾区分院副院长,
国韵文华书画院副院长,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授,
国家民族画院院委,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书画艺术交流委员会秘书长,
水墨画院学术专家,
中国文促会彩墨专业委员会研究员,
北京中都汇书画院副院长,
中国美协会员,
北京市东城美术家协会理事。
2009年被授予《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30位画家》。作品集中体现了他“天质驰纵”和“笔墨双修”的长期追求,展现了他“浓丽丰腴”与“雍容典雅”的艺术面貌。就“丝路风情”的表现而言,李毅继承和发扬了老一辈画家的风格和传统,赋予“丝路风情”与“边塞人物”一种激情激越、浓情似火的意味与意蕴。作品先后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国家大剧院、全国政协、民族文化宫、中央党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英国大英博物馆、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法国卢浮宫、意大利米兰中国文化中心等机构收藏。
部分作品作为国礼赠送出访国家,【″在那遥远的地方"——李毅,王渊中国画巡展】在北京、法国、意大利米兰成功举办。在北京、兰州、西安、合肥、济南、郑州、广州,深圳等城市举办大型个展。在联合国、美国、英国大英博物馆、比利时、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韩国、捷克、斯洛伐克、乌克兰等国举办联展,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艺术交流活动。
图:李毅先生
供稿:《今日美術家》
策划:《長明藝術工場》
主持:蔡成剛
现为中博藏(北京)博物馆专家,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书画委副主席,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
曾任今日信息报社副社长、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主持、评论、策划,曾连续十一年采访全国两会。
编辑:易芳
上一篇:巨野工笔“画”出绿色产业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