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诚信文化分会    主 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陶瓷文化

故宫馆藏明宣德瓷器精品欣赏

时间:2021-05-28 09:40:25 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  作者:星辰

  酱釉盘

  酱釉盘 底部

  酱釉盘,明宣德,高3.6cm,口径15cm,足径9.5cm。

  盘撇口,弧壁,圈足。底微塌。通体内外施酱色釉。圈足内施白釉。外底暗刻双线圈内暗刻楷书“大明宣德年制” 双行六字款。

  此盘釉色纯正,对光斜视可见釉面略泛橘皮纹,是宣德酱釉瓷的代表作。

  酱釉因以“紫金土”配釉亦称“紫金釉”。它是一种以氧化铁为着色剂的高温釉,釉料中氧化铁和氧化亚铁的含量高达5﹪以上,其釉色类似芝麻酱色。酱釉瓷早在宋代就多见于北方的许多瓷窑,其中以定窑的“紫定”器最为著名。明代宣德时景德镇官窑出产的酱釉瓷造型规整,色泽温润纯正,釉面肥厚并有橘皮纹。常见器物有撇口碗、撇口盘、收口盘和瓜式执壶等。

  鲜红釉僧帽壶 底部

  鲜红釉僧帽壶,明宣德,高20cm,口径16.1cm,足径17.2cm。

  壶阔颈,溜肩,鼓腹,瘦底,圈足。一侧口边至颈部置宽带形曲柄,相对的另一侧出鸭嘴状流槽。附圆纽伞形盖,盖边和壶口后部各置一个小圆系,可供穿绳连接。外壁施红釉,釉色明艳纯正。圈足内和器里施白釉,无款识。

  僧帽壶因壶口似僧侣的帽子而得名,是藏传佛教用器。明永乐、宣德年间景德镇御窑场有大量生产僧帽壶。

  清代康熙时景德镇窑曾仿制宣德红釉僧帽壶,其釉质接近宣德器,但造型却略显笨拙,区别如下:宣德器的颈部轮廓线呈内倾弧线状,较为秀气;康熙器的颈部近于直筒状,略显臃肿。宣德器腹部上宽下窄,最大腹径在上腹部,有变化之巧;康熙器的最大腹径在中腹,故显得浑圆。

  青花牵牛花纹四方委角

  青花牵牛花纹四方委角 底部

  青花牵牛花纹四方委角瓶,明宣德,高14.5cm,口径5.7cm,足径7.4cm。

  瓶唇口,直颈,颈置对称象首耳,象鼻自然弯曲呈半圆形,方腹折角为分棱锤状,深圈足外撇。器身青花装饰。绘缠枝牵牛花,以瓶腹为主,自然向颈部、腹部两侧延伸。双耳染青。圈足内施白釉。外底青花双圈内署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双行六字款。

  此瓶造型系模仿西亚伊斯兰国家金属器。瓶腹委角处过度自然。器足内呈台阶式,这种将外撇形高圈足的内部作成台阶式成为宣德时期的一个特征。牵牛花是宣德时期常用的纹饰。画笔自然生动,缠绕的藤蔓、盛开的花朵,将牵牛花的花、叶、蔓表现得活灵活现,别有新意。在青花料的使用方面,此瓶使用的是国产与进口的混合料,青花晕散自然,并有下沉的氧化铁结晶斑。

  此种委角瓶在明晚期和清雍正时多有仿制。


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

  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 顶部

  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 底部

  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明宣德,高8.8cm,口径9.9cm,足径4.4cm。

  碗撇口,深弧腹,丰底,下承以外撇高足。通体施白釉,釉面泛橘皮纹。碗外壁在白色的釉面上凸起三条红鱼。内底青花双线圈内署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 双行六字款。

  此器造型端庄,鱼纹刻画生动活泼,仿佛三条红鱼首尾相随于水中。莹润的橘皮纹白釉与明艳的釉里红纹饰互相衬托,相映成趣。

  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是明宣德时出现的新颖品种,这种高足碗在明代万历、天启及清代的康熙、雍正朝都有仿制,其中以康熙朝仿品最为乱真,但釉面不及真品肥腴明亮,腹部欠丰满,高足线条略显生硬。

  值得一提的是,此种釉里红瓷器上的三鱼纹系高温铜红釉的局部使用,其鱼纹凸起,具有天然红宝石般光泽,文献称之为“釉里红宝烧”,它与一般意义上以铜红彩描绘图案纹饰的釉里红瓷器有所不同,不可混为一谈。

  青花三果纹执壶

  青花三果纹执壶 底部

  青花三果纹执壶,明宣德,高27.5cm,口径6.2cm,足径10cm。

  壶体为玉壶春瓶式,撇口,细颈,垂腹,圈足。一侧有弯形长柄,柄上有小系,另一侧附长流,流与颈间有云板相连。流、柄、口高低相若。壶盖扣合于壶口,盖面拱起,上饰宝珠钮,可与柄上的小系用绳相连以防壶盖滑落。通体青花为饰,颈部绘蕉叶纹,下饰缠枝莲花一周,腹部两面有菱形开光,一面开光内绘折枝桃,一面绘枇杷果,开光间绘缠枝花卉。盖面及近底处均绘莲瓣纹,流与足墙均饰忍冬纹,柄饰朵花纹。底白釉,无款。

  此壶造型端庄古朴,釉质肥厚莹润,青花色泽深沉含蓄,色重处青花下凹,呈现出点点的黑疵斑痕,与浓艳的青色相映成趣,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宣德时期使用进口的“苏泥勃青”料,烧成后的青花色泽浓重艳丽,深入胎骨,为宣德青花的显著特征。

  青花鸾凤纹葵瓣式洗

  青花鸾凤纹葵瓣式洗 顶部

  青花鸾凤纹葵瓣式洗 底部

  青花鸾凤纹葵瓣式洗,高4.5cm,口径17.5cm,足径14.2cm。

  洗呈五葵瓣形,里心微凸起。通体青花装饰。口沿内外饰青花双线纹,里心绘凤、凰各一只,间以朵云。外壁绘团形凤凰10组,与葵瓣式器身相对应。底青花双圈内有“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此器造型别致,釉质莹润,青花色调浓艳,工艺技法娴熟。

  青花蓝查体梵文出戟法轮盖罐 底部

  青花蓝查体梵文出戟法轮盖罐 底部 盖面

  青花蓝查体梵文出戟法轮盖罐 盖内

  青花蓝查体梵文出戟法轮盖罐 底部

  青花蓝查体梵文出戟法轮盖罐,明宣德,高28.7cm,口径19.7cm;盖口径22cm,底径24.7cm。

  罐直口,丰肩,硕腹,平底。口上有凹槽。肩部有8个长方形出戟。胎体厚重。釉色青白。青花浓艳并有黑疵。通体以青花为饰。罐身分层绘海水、八吉祥、蓝查体梵文及莲瓣纹。罐附圆盖,盖面中央书一蓝查体梵文,周边绘4朵云纹,间以4个蓝查体梵文。盖之外壁饰海水纹。盖内顶面双线圈内绘一周9个莲瓣,每个莲瓣内均书一蓝查体梵文,中央双线圈内横书“大德吉祥场”五个篆体字,与罐内底面同样的五字相对应。

  盖内9字中,有5字为五方佛中的五佛种子字,另4字分别代表前四佛双身像中的四女像种子字。罐外壁中间一周梵文为密咒真言,其上下各有8个相同的梵文,代表各方佛双身像中的女像种子字。此种文字组合图案被密宗信徒称为“法曼荼罗”。

  此器在宣德青花瓷中极为少见,其造型、花纹均充满宗教含义,当为佛教徒作道场时所用的法器,是景德镇专为宫廷烧制的佛事用具。

  鲜红釉葵花式洗

  鲜红釉葵花式洗 顶部

  鲜红釉葵花式洗 底部

  鲜红釉葵花式洗,高3.8cm,口径15.9cm,足径13cm。

  洗通体作十瓣葵花式,敞口,浅身,腹壁近直,平底。通体施鲜红釉,釉面匀净,色鲜艳。口沿与腹壁花瓣出筋处显露洁白的胎色,与器身的红釉相映生辉。底施白釉,无款。

  纯红釉瓷器创始于元代晚期,至明永乐年间完全成熟。宣德红釉与永乐红釉齐名,釉层肥润,呈色鲜红,釉面多有桔皮纹,口沿有整齐的“灯草边”,红白分明。器物以碗、盘、洗多见。宣德以后,红釉趋于衰落,历朝虽仍有少量制作,但成功者罕见。此洗凭其造型和红釉特征来判断,应为稀有的宣德红釉器珍品。

  青花海水白龙纹扁壶

  青花海水白龙纹扁壶 侧面

  青花海水白龙纹扁壶,高45.3cm,口径7.8cm,足径14.5cm。

  壶圆口,口边微外侈,长颈自上而下渐阔,扁圆式腹,椭圆形浅圈足。通体青花为饰,壶口及颈部绘卷草纹和缠枝莲纹各一周。腹部为青花留白海水龙纹,一条矫健威猛的白龙在苍茫无际的大海中遨游,白龙回首曲体,须发飘扬,四肢伸张,呼之欲出。青白相间的波涛上下翻滚,汹涌澎湃,又见点点黑斑,大有铺天盖地、水珠激溅、迎面而来之感。尤其是以青花点白龙双睛,愈显神采。

  宣德时期,有“诸料悉备,青花为贵”之说。此壶的装饰过程是先在瓷坯上以尖状工具勾划龙纹轮廓及龙之双目、冠发、厚唇、牙齿、爪趾、鳞等细部,然后在龙身周围用青花料满绘波涛汹涌的海水并施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

  史载,宣德时青花多用郑和从西洋带回的“苏泥勃青”钴料,呈色深艳明亮,如蓝宝石一般,线条间往往有晕散现象,有如水墨画的墨晕,加上错落有致的黑色斑点,使画面产生了非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责任编辑:刘娜
 

上一篇:华侨大学走访德化县商讨校地校企合作

下一篇:借中博会东风,朔州市在千年木塔之下开启陶瓷盛宴

编委会 | 网站简介 | 机构设置 | 会员简介 | 人员查询

中国诚信文化网cxzg.cslai.org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京ICP备13008251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