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青花瓷是陶瓷艺术史上最引人入胜的品种之一。
元青花大改传统瓷器含蓄内敛风格,它以鲜明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直接、震撼的艺术表达、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顶峰,世界各地博物馆所藏完整元青花瓷器有几百件,更使其艺术价值倍增。
景德镇窑青花飞凤麒麟纹盘
盘折沿,菱花式口,盘心坦平,圈足。通体施青白釉,底素胎无釉。盘内外绘青花纹饰多层。折沿上绘卷草纹,内壁青花网纹地上突出白色缠枝牡丹纹,盘心边缘环以卷草纹,中央青花地烘托麒麟、翔凤各一,空间衬以白色的莲花及朵云纹。盘外壁绘缠枝莲纹。
此器青花发色纯正,构图严谨。盘心纹饰寓意“威凤祥麟”以示天地祥和。元代青花瓷器装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青花料直接在白色胎体上描绘纹饰。另一种是以青花为地,衬托白色花纹。这种装饰形式始于元代。留白纹饰都有凸起。此盘即为蓝地白花器之代表作。
“青花”是指应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青花釉下彩这种工艺在唐宋已使用,当时只有宫廷使用,并不普遍。
用钴料在白色坯胎上绘制纹饰后罩透明釉,在还原气氛中经高温一次烧出的白地蓝花瓷器不罩釉烧出来的纹饰是黑色的。使用钴料绘纹饰的历史应追溯到唐代。唐青花瓷上的蓝彩,是从波斯进口的钴料和我国甘肃、云南、浙江、江西自产的钴料涂绘而成的。当时国产青料在描绘和渲染上,深浅分明浓淡清晰,颜色淡雅青翠。而进口青料,由于含锰较低,含铁较高,因此青色非常浓艳,料浓处有金属结晶斑点闪烁,因绘画时青料容易流散,又有斑点,不宜画人物山水花鸟,后来经明清创新,发展成中外混合料,二者兼备。
景德镇窑青花鸳鸯荷花
盘折沿,菱花式口,盘心坦平,圈足。通体施青白釉,底素胎无釉。盘内外绘青花纹饰多层。折沿上绘卷草纹,内壁青花网纹地上突出白色缠枝牡丹纹,盘心边缘环以卷草纹,中央青花地烘托麒麟、翔凤各一,空间衬以白色的莲花及朵云纹。盘外壁绘缠枝莲纹。
此器青花发色纯正,构图严谨。盘心纹饰寓意“威凤祥麟”以示天地祥和。元代青花瓷器装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青花料直接在白色胎体上描绘纹饰。另一种是以青花为地,衬托白色花纹。这种装饰形式始于元代。留白纹饰都有凸起。此盘即为蓝地白花器之代表作。
到了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才成功地烧制出青花瓷器。景德镇开始大批生产,元青花瓷器釉质多为精细薄釉,釉色多为青白、乳白、半透明或影青釉,青花的颜色灰暗迷蒙,纹饰稀疏但奔放洒脱,有的作品是后人不能仿制的,可谓空前绝后。
景德镇窑青花凤穿牡丹纹执壶
壶直口,口下渐展,粗颈,垂腹,腹下内敛,圈足微外撇。腹一侧置上细下粗的长弯流,流上绘火云纹。另一侧置曲柄,上端有小系,柄上绘银锭、宝钗等纹饰。附平顶盖,有圆珠纽,盖上绘菊瓣纹。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器身于青白釉下满饰青花纹样,腹两面均绘凤穿缠枝花卉纹,间以火珠云及竹石纹。
元青花造型多为大件的瓶、罐、盘、碗等,带有游牧民族的豪放风格。纹饰题材更多的吸取了汉民族文化特点,以松、竹、梅、花草、鸟兽为主,也有少量的人物纹。常见器物有高足杯、碗、盘、香炉、小罐、蒜头瓶、玉壶春瓶等,多为日常生活民用瓷。
青花瓷器的优点:一是青花的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窑内气氛对它影响较小,烧成范围较宽,呈色稳定;二是青花为釉下彩,纹饰永不褪色;三是青花的原料是含钴的天然矿物,但元代多为进口青料。
青花瓷器大件者胎体厚重,小件轻薄,色白致密,透明釉白中闪青,青花颜色浓艳鲜亮,色浓处有黑褐色斑点,青花瓷做工精良,纹饰层次多,有的甚至画得很满,繁而不乱,层与层之间留一周空白,器底端两层之间无空白,每层纹饰空间错落有致,在装饰纹样上常使用枝菊、蕉叶、缠枝莲、缠枝牡丹、云凤、云龙、杂宝、海涛、雁鸟等,将毫不相干的纹饰组合在一件器物上。这类瓷器所用装饰大多数是元末时外销瓷,说明此类青花瓷器在元代是专为外销而生产的商品瓷。
责任编辑:刘娜
上一篇:中国古代瓷器上的外国圣经故事
下一篇:品味千年传承——陶瓷上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