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传世名画之一。这些年来,研究者发现,这幅画中隐藏着一个关于陶瓷的重大秘密。
在发现《韩熙载夜宴图》的秘密之前,首先要提到一个人,他叫葛召棠,安徽省繁昌县人。抗战胜利时,他作为五大法官之一,参与审判处决了“南京大屠杀”的元凶日军中将谷寿夫。
新中国成立后,葛召棠进入安徽省博物馆工作。葛召棠经常回到故乡繁昌县进行田野考察。在他的心中,始终有一个难以解开的疑问:在繁昌的西郊和南郊,他自幼生活和玩耍的山坡上,到处可以看见碎瓷片。有些地方稍作挖掘便可以看到厚达几米的堆积。熟读繁昌县志的葛召棠从未看到有关繁昌当地生产陶瓷的记载,而山坡上大量的古瓷片堆积显然不是在很短的年代里形成的。为什么后人遗忘了这段历史呢?
葛召棠将瓷片带到安徽省博物馆进行鉴定,确认是宋代的瓷器,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它们究竟是一种什么类型的瓷器呢?在中国三千年瓷器发展史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和价值呢?
正当葛召棠想进一步深入研究时,一九五八年,他在一次事故中不幸逝世。他被后人尊称为揭开繁昌历史上千年之谜的第一人。
安徽省繁昌县位于长江之畔,隶属芜湖市管辖。随着繁昌县城市化的发展,大规模基础设施的建设,在繁昌县的西郊和南郊多次发现古代窑址和墓葬,其中出土了相当数量的一批陶瓷文物。
从器型上看,主要有执壶、托盏、高足杯、碗、碟、粉盒等,墓葬规模形制一般不大,显示这类瓷器似乎广泛应用于民间。在繁昌县博物馆,繁昌县文物局副局长黄柏挺介绍了他们馆藏的繁昌窑瓷器:“这三件就是我们本地繁昌窑出土的青白瓷,这几件具有代表性,你比如讲宋代的荷花托盏,你从这个角度看就像一朵盛开的莲花,翻过来就象一个莲蓬,做得非常精美,是繁昌窑的代表之作。你看这个凤首壶,也是国家一级文物,虽然它有点残破,但它的造型非常奇特、非常优美,它是模仿唐代的金银器的器形来制作的,你看它的眼神,非常有神。”
当年,葛召棠对繁昌古瓷片的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安徽省考古工作者通过抢救性发掘和从民间征集,获取了一批重要的标本,经过仔细鉴别,确认它们属于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要品种:青白瓷。
研究中国陶瓷发展史的人都知道,陶瓷进化到唐代,青瓷及白瓷占据主导地位,其地理布局特点是“南青北白”,南方主要烧造青瓷,北方主要烧造白瓷。
五代十国期间,北方战乱频繁,大批制瓷工匠避居江南。逐渐地,南方开始吸收北方的技术而生产青白瓷。
北方瓷器工匠刚开始在这里烧瓷器可能也是烧白瓷,由于特定的原因,也就是我们南方的瓷土含铁量比较高,含铁量一高的话,他烧白瓷就不容易烧,就容易发青,就形成了这种青白瓷。很可能青白瓷是无意中创烧出来的。
青白瓷由于瓷胎洁白,釉料在高温下流动的原因,使瓷器釉薄处为白色,积釉处透青,其总特征介于青白之间,可谓是白中闪青,青中泛白,青白淡雅,色泽如玉。这类瓷器“光致茂美”,有“饶玉”的美称。
1995年,全国古陶瓷学术年会在繁昌召开。一百多位知名学者云集繁昌,实地考察,给予当地出土的青白瓷极高的评价,并从此统称其为“繁昌窑”。会议认为:繁昌窑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处专烧青白瓷的窑址,遗址规模大,且时代较早,对研究我国青白瓷的早期发展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有学者将繁昌窑青白瓷与宋代以前的瓷器进行器型比对,认为它具有五代的特征,因而推测出:这里是中国青白瓷的发源地。2001年,繁昌窑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繁昌窑遗址位于繁昌县城西南郊,其主体为柯家冲窑,还包括骆冲窑、姚冲窑、半边街窑等,面积约两平方公里,共发现龙窑30多座。
2002年9月至11月,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和繁昌县文物管理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繁昌柯家冲古窑址群进行了为期2个半月的发掘,终于揭示出一座十分罕见的保存完整的宋代龙窑。
龙窑是我国南方最为流行的一种窑炉形式,依山势而建,形状像龙而得名。它具有温度高,产量大的特点。在此之前,保存完整的宋代龙窑很少发现。柯家冲宋代龙窑的发掘在许多方面填补了陶瓷考古研究的空白。
在柯家冲古窑址的发掘过程中,通过对窑床剖面分析,可以看见三道窑墙和四层窑底互相叠压,表明此窑道曾经被反复利用。最令考古工作者兴奋不已的是:龙窑最下一层堆积中发现了具有五代特征的瓷器标本。
五代十国时期的繁昌县在南唐国境内。南唐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传世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中,繁昌窑的研究者们偶然注意到,画中一共描摹了三十二件瓷器用品,而这些瓷器用品竟然与出土的繁昌窑青白瓷十分神似。无论是荷花托盏、花口碟、还是葵花口温酒壶、执壶等等,无一不呈现出繁昌窑青白瓷的明显特征。因为在那时候景德镇还没开始烧隐青瓷。这佐证了繁昌窑青白瓷的烧制年代应该是五代时期,也就是公元十世纪左右;也更加证明,繁昌窑生产青白瓷要领先于宋代才开始生产青白瓷的景德镇,从而,据推测繁昌窑很可能是中国青白瓷的发源地。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自2013年10月份开始,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繁昌县文物局再次联合对繁昌窑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发掘工作历时12个月。繁昌县文物局副局长黄柏挺介绍说:“2002年,繁昌窑是第一次正式发掘,2002年以前有几次小规模地试掘,局部的,正式发掘是在2002年,第一次,然后是2013年,第二次,2013年一直延续到现在。2013年这次发掘最主要是发现了第二座龙窑,包括发现了部分的作坊的遗迹。”
长期以来,繁昌窑在国内并不十分知名。原因是它的烧瓷历史非常短,从五代兴起、短暂繁荣之后,到北宋南宋,距离繁昌不远而各方面条件更加优越的景德镇窑迅速崛起,同时期繁昌高质量的瓷土资源却逐渐枯竭,以至于最终消失于历史,隐藏在深山厚土之下。直至千年之后,人们才得以窥见它的真面目,怀念它烧造青白瓷的辉煌。
据了解,经中国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评选,“安徽繁昌窑遗址”入选2014中国重要考古发现。目前,繁昌窑遗址公园景观工程及龙窑遗迹保护展示大棚工程建设已经启动。繁昌县文物局副局长黄柏挺介绍说:“繁昌窑遗址公园应该在山的那边划了一块地,以后将建设跟陶瓷有关的文化创意园,可以招商引资,以带动繁昌县的经济发展。在这边,在繁昌窑国保保护范围内,就是我们的(龙窑遗迹保护展示大棚),是科学研究机构,进行部分展示,我们将弄清楚繁昌窑的学术价值和学术地位。龙窑遗迹展示馆在完成这次发掘之后就将开始建设了,因为这笔经费国家基本已经批下来了。”
上一篇:古朴典雅绞胎瓷
下一篇:明代宫碗上的青花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