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哪个朝代底足的判断都要从跳刀痕,火石红,修胎,粘沙,露胎胎骨和胎土的脏色来分辨新老。
1、元代足底大多不施釉,是露胎的,但修胎、修足规整。元代碗盘底足外撇,足端平切,且足端较宽,大碗的足墙高度在一厘米左右,足内不施釉,足底心有小乳突,修足规整。元晚期足墙变薄,外足墙向明代初期的垂直过度。元青花的碗盘足墙没有装饰线。
2、清代底足早期大器光滑砂,顺治康熙多样夸。双层斜削和平削,外高里矮内敛搭。三层台式槽拱平,滚圆泥鳅直高扒。注解早期顺治康熙时的底平光滑底足,有粘砂。清朝各种底都出现了,如双足底、内敛底、外敞底,有台阶式底,多台阶式、直平式、泥鳅背式,乾隆果绿色底有涟漪波纹是特色。
3、早期承元代呈离心梯形,其后外足墙变垂直。足墙厚,足端平切。挖足草率,有的甚至浅挖即止。像所谓“饼形足”。内足墙离心角度大,与底相交处呈现弧折。外足墙端斜削,使之成为通常所称“鲫鱼背状”。底心乳丁状突起明显。晚期内足墙与底相交处呈钝角折的较多。离心角度缩小,挖足渐深。内足墙向永乐时期的较垂直发展,观察这时期的涩圈迭烧器。
上一篇:科学鉴定古瓷器之草木灰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