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诚信文化分会    主 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陶瓷文化

瓷器的“南青北白”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时间:2024-07-02 16:18:06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海辰

  瓷器如今是我们的日常家用,而且大多数都是用的白瓷,但在中国瓷器的发展史上,白瓷的出现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直到唐朝,白瓷才终于取得了和青瓷一北一南分庭抗礼的地位,下面我们就来讲一讲唐代“南青北白”的故事,以及被白瓷改写的瓷器历史。

  先说“南青”,也就是南方的青瓷。大家知道,商代时候,中国就出现了原始青瓷,一直到南北朝之前,陶瓷都是以青瓷为主。其中,最重要的青瓷窑系是越窑,就是浙江上虞、慈溪、余姚一带。

  说起越窑,那地位是相当的高,东汉的时候,中国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就是在越窑的龙窑里烧制成功,因此,越窑青瓷被称为了“母亲瓷”,后来在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13件唐代“秘色瓷”,是越窑青瓷巅峰的象征。

  青瓷有多美呢?茶圣陆羽夸赞越瓷像玉,称其为天下第一,唐代诗人陆龟蒙也说:“九州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把青瓷之美描绘得如诗如画。

  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账册中明确记载的“秘色瓷”

  说完“南青”我们说“北白”,这“北白”指的就是北方的白瓷。白瓷出现在北齐末年至隋代初期,到唐代时发展成熟。我们的问题是:既然南方的制瓷技术长期领先于北方,为什么白釉瓷器却首先在北方烧成?

  三个原因。其一,技术原因。众所周知,瓷器的颜色基本是由瓷土原料而定,北方瓷窑附近的原料大多是质量比较好的次生黏土,这类黏土中的含铁量明显低于南方瓷土,只要把这个含铁量的比例降低到2%以下,就能烧出洁白的瓷胎,再在其上施以纯净的透明釉,光润透亮的白瓷就产生了。

  其二,审美原因,江南地区山清水秀,民众的审美情趣也相应崇尚青色,而长期生活在白雪皑皑的自然环境下的北方各族人民,更多追求白色为美。

  其三,陶瓷学者李纪贤还有一个独特的看法,他认为,当时的北方民众信仰弥勒,崇尚白色,因而北朝时期皇室、士庶和百姓也崇尚白色,这一点也就随之体现在了瓷器的色彩上。

  白瓷的发祥地是邢窑,旧址在今天的河北临城、内丘两县境内。唐代时,邢窑已经发展成一个规模很大的白瓷生产地,南北约30公里。邢窑白瓷除了洁白坚致的胎釉外,精湛的旋削工艺是它最为突出的特点,无论口、肩还是圈足,所有细节部位都能做到一丝不苟。如此精细规整的做工,在唐代可谓独一无二。因此,邢窑首先被宫廷选用并被藏入唐玄宗的私库——百宝大盈库。

  但是对于邢窑,茶圣陆羽始终认为无法和越窑相比,说邢瓷像银,越瓷像玉;邢瓷像雪,越瓷像冰。还说,邢瓷喝茶,让茶看起来像红色,而用越瓷喝茶,才能让茶色显得绿。在文化人眼里,万事都要比个高低,但陆羽作为南方人、喝茶的人,他的评价是不是藏了私货,大家可以自行判断。

  北宋定窑白釉刻花莲瓣纹碗

  到了晚唐时期,河北曲阳的定窑异军突起,逐渐取代了邢窑的统领地位,成为北方最为著名的白瓷窑场。

  不过,我们说“南青北白”,是否意味着北方就没有青瓷呢?不可能,如果不烧青瓷,绝对没有能力烧出白瓷,更不能在宋代烧出青瓷的珠穆朗玛峰——汝窑和钧窑。

  白瓷的出现有什么意义呢?毛主席说,“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这白瓷就好像是白纸,为瓷器工匠准备了发挥天赋的广阔天地,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等各种美丽的彩瓷,只有在白瓷出现以后才有了诞生的可能,中国制瓷工业,从此走上了一条广阔的大道。

  文并供图/杨学涛(文史学者)

[责编:张晓荣]

上一篇:潜心在陶瓷领域深耕

下一篇:浙江慈溪:暑期青瓷文化课堂

编委会 | 网站简介 | 机构设置 | 会员简介 | 人员查询

中国诚信文化网cxzg.cslai.org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京ICP备13008251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