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诚信文化分会    主 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陶瓷文化

新乡辉县窑重燃“记忆” 太行柴瓷复兴“千年窑口”

时间:2024-11-04 11:11:11 来源:视听河南 作者:刘激扬 周琦

  近年来,新乡市在挖掘浩瀚文脉的过程中,开始探索恢复千年窑口,让有着千年历史的“辉县窑”重燃“记忆”,使昔日的“上古瓷都”再次焕发生机。

  阮文给前来参观的客人讲解柴瓷成品特点及烧制过程。 周琦摄

  走进新乡辉县市上八里镇的太行柴瓷生产研发基地,明净素雅的梅瓶、端庄大气的商鼎,古朴自然的茶具整齐摆放在展示架上……一件件精美的瓷器令人目不暇接。烧瓷工人杨梅:“这些茶具啊,还有酒壶,都是我们恢复、烧制的柴瓷,它主要的特点就是釉色清透,并且胎薄如纸, 外釉光泽明如镜,轻碰会发出馨器之声,以前说的片柴值千金说的就是我们的辉县的柴瓷。”

  柴窑出产的瓷器“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滋润细媚有细纹”。 周琦摄

  记者了解到,眼前的瓷器不仅瓷土,釉料取材于辉县南太行山区,制坯、打磨、施釉、焙烧等工艺也都是本土原创的“辉县造”。新乡辉县市太行柴瓷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阮文:“辉县中国最早的原始瓷器是在商朝末期的辉县琉璃阁遗址挖掘出来。说明辉县市在一千三百多年前,或者更早的时期。就已经开始生产瓷器。”

专业技师设计,纯手工打造,采用纯矿物材料均取于自然,让“太行柴瓷”展现了辉县窑的古韵遗风。 周琦摄

  辉县陶瓷生产历史久远,作为北方黑陶白瓷的主要生产地,直至宋末因战乱而断烧,现存多处老窑口。“辉县窑”是隋唐时期河洛一带中国七大窑之一。自幼生长在太行山脚下的阮文,十几年来,系统收集和整理了辉县窑的历史资料, 从依照辉县窑残件进行试烧入手,经过无数次探究与试验, 终于成功烧制恢复了符合辉县窑地方特色的“太行柴瓷”,并于2017年实现了批量生产。2018年“太行柴瓷”被认定为辉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产品,多件作品在中原文博会上获得金奖。辉县太行柴瓷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阮文:“下一步,我们要把辉县陶瓷断代的历史做以填补,把辉县窑的陶瓷文化发扬光大。”

  经过无数次探究与试验,“辉县柴窑”成功烧制恢复了符合辉县窑地方特色的“太行柴瓷” 。 周琦摄

编辑:易芳

  

 

 

上一篇:千年窑火,匠心不辍,建盏——冰瓷莹玉紫瓯新

下一篇:返回列表

编委会 | 网站简介 | 机构设置 | 会员简介 | 人员查询

中国诚信文化网cxzg.cslai.org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诚信文化工作委员会 承办

京ICP备13008251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