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晨希(北京社会主义学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着力抓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破解的重大体制机制问题谋划改革,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党外人士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把握全会所擘画的中国式现代化新蓝图,自觉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定拥护者、践行者、推动者,不断强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责任担当,为首都高质量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北京篇章贡献力量。
凝聚政治共识,消解噪音杂音
改革越是进入深水区、攻坚期,越需要统一意志、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风险挑战,面临国内外这样那样的议论。近年来,部分国家不断炮制、传播“中国威胁论”“中国债务陷阱论”“中国产能过剩论”“中国经济见顶论”“中国经济崩溃论”等虚假叙事,渲染有关中国经济前景的悲观论调和不良预期,意图打压、遏制中国发展。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党外人士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持续巩固齐心协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不断增进“四个认同”,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凝聚政治共识,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
坚定必胜信心,增强动力活力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越是任务艰巨,越要坚定信心;越是目标宏大,越要坚定信心;越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越要坚定信心。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持续不断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随着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拓展和深化,中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遇到一些难啃的“硬骨头”、难涉的“险滩”、难闯的“关卡”,只有坚定改革必胜的信心,抱定推进改革的决心,以巨大的勇气、顽强的毅力推动改革,不断激发社会活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才能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党外人士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定改革必胜的信心,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紧密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不断为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凝心聚力,一同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同心融入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
立足本职岗位,实践建功立业
空谈误国,实干方能兴邦。《决定》共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都是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内容,其中有的是对过去改革举措的完善和提升,有的是根据实践需要和试点探索新提出的改革举措。党外人士要深刻领悟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的工作要求,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中共中央决策部署转化为社会各界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奋力投身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既要做改革的支持者、推进者,更要做改革的参与者、实干家。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本职岗位,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升“四个服务”水平,积极参与谋划北京市“十五五”规划。
传承优良传统,更好合作共事
汇聚强大改革合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传承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成功开辟、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就是党外人士对中国共产党在认识上不断深化、政治上不断认同、行动上不断靠拢的历史。长期以来,党外人士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亲密合作、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历史经验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是推进强国建设、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
新时代新征程上,党外人士要牢记合作初心,传承优良传统,始终保持鲜明政治本色,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画出最大同心圆,在共同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中汇聚磅礴之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