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文钦、魏丽娜(分别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长聘副教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新增了83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9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总计新增2755个学位授权点,较上一轮硕博授权点(2020年)增长了36%。新增学位授权点中,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480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351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358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156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增量尤为显著,约占新增总数的四分之三,且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占比接近80%。自2015年以来,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已从2015年的64万人上升至2023年的130万,增幅超过150%。其中,专硕招生比例从2010年的约39%增长到2023年的接近60%。由此可见,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正在迅速扩大,呈现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比例提升、学科结构日趋专业化的态势。
增加高校硕博授权点是大势所趋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推动下,增加高校硕博授权点实为大势所趋,能有效提升高等教育整体质量,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多样化需求。首先,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报考硕士、博士人数持续增长,读研竞争激烈,新增硕博点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深造的机会,满足学生对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迫切需求。其次,我国正面临经济结构转型调整和升级发展的挑战,各行各业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而新增硕博点能够为社会各行业输送大量高层次人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最后,在一些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增设硕博点还有助于前沿科学和跨学科领域的发展,为新兴学科创造科研平台和学术高地,培养该领域的高层次人才,进而反哺学科专业发展。
整体来看,增加高校硕博点有利于建立良性的研究生教育生态。传统上,我国研究生培养呈现出明显的分层特征,即“双一流”建设高校是硕博生培养的主阵地,普通高校的硕博点则相对较少。造成这一布局的原因是我国早期集中财政、师资力量在部分高校重点建设了一批硕博点,普通高校则重点发展本专科教育。而在全国研究生扩招的背景下,仅在“双一流”建设高校大量扩增硕博点并不现实。这不仅会增大人才培养压力,也会造成高校之间差距不断拉大,不利于地方高校的发展。因此,将硕博点的新增指标向普通高校倾斜成为必然趋势。对于地方性院校而言,新增硕博点一方面有助于吸引优秀师资和提升科研水平,另一方面,在建立硕博点后培养出的研究生也能有效补充当地人才缺口,形成良性的人才生态系统。总之,数量庞大的非“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基座”,布局硕士、博士点是筑牢基础的有效措施,只有基础牢固,高质量高等教育系统才能良性运转。
多层面着手,确保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科学研究的“储备力量”。增设硕博点,是深入实施国家教育强国战略的关键举措。通过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动态调整学科布局,有助于进一步激发高等教育创新活力,为我国在全球高等教育领域竞争力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然而,数量增加的背后是整体结构的调整,需从多个层面应对硕博点增加带来的挑战。
首先,在学位授权点增设的初始阶段,应严格把控硕博点的考核指标。硕博点的硬实力是学校重点投入的方面,通常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可量化的科研资源配置等。硕博点的软实力通常难以直接考核,例如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教学经验和指导能力等。对于新增学位点,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评估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其建设和发展符合预期目标。
其次,宏观调控硕博点专业结构,深入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大力推进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分类培养,学术学位重点培养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以及学术创新潜力;专业学位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职业发展潜力。政府应宏观调控硕博点的专业结构,紧密对接社会需求,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实际需求。对于已经饱和或市场需求趋于平稳的传统学科,应审慎考虑新增硕博点的必要性,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最后,打通研究生教育与产业发展壁垒,加大对研究生教育的政策支持。高校与企业联手打通产教融合壁垒,通过共建研发中心、实习实训基地等创新平台,为研究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创新资源;通过联合培养、项目合作等模式,推动研究生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实现教育与产业的双赢发展。国家需加强对企业参与研究生教育的支持力度,优先支持与企业有密切合作的地方高校以及有优质研发条件的民办高校开展研究生教育,实现研究生教育与产业的协同发展。
总而言之,近年来硕士和博士授予点数量的增加是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与客观需求,这一举措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然而,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仍需从多方面着手,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应对策略,以确保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光明日报》(2024年10月08日14版)
[责编:孙宗鹤]
上一篇: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