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诚信文化分会    主 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演艺

文化类节目:渐进、渐悟、渐成

时间:2022-05-05 09:37: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 玮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广播电视重点节目创作播出工作的通知》发布,广电总局围绕“领航新时代”“奋进新征程”“赓续中华魂”“创新向未来”四个主题,确定了120档广播电视重点节目。其中“赓续中华魂”主题节目聚焦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展现中华文化生命力,在数量上位居四类主题节目之首。纵观几年来的发展,文化类节目的创作经历了渐进、渐悟、渐成的过程。经验值得总结,空间仍可提升,前景值得期待。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加以传承和弘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要立足中华文化宝库选取题材,更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今年以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中国诗词大会》、上海东方卫视《斯文江南》、浙江卫视《万里走单骑》、广东卫视《技惊四座》等节目以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丰富的节目形式样态,为广大观众提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河南卫视、浙江卫视在春分、清明等节气节点推出中国二十四节气主题系列节目,展现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进一步提升节气文化热度。这些节目深耕文学艺术、典籍著作、文物考古、文化遗产等垂直领域,挖掘阐释不同传统文化领域所凝结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得到观众的认可,获得良好的口碑。

  当代审美追求包含着当代性、人民性,要符合当代审美体验,是中华美学精神的时代体现。在2022年央视春晚上,以国宝名画《千里江山图》为蓝本创作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采用时空交错式的叙事结构,回顾经典名画,重现大宋美学,带来沉浸式体验,令观众大为赞叹。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用具有人民性、契合当代审美追求的形式,传承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能够大大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

  节目的审美追求还要主动适应融合发展大势,注重吸引年轻人,用年轻人喜爱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创作出更多与年轻人同频共振的优秀作品。河南卫视在今年清明节推出的《2022清明奇妙游》,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叙事概念“四维戏剧盒子”,不仅有古典戏剧的二维观感、特技设立的三维自由,同时叠加了清明时节的平行宇宙,实现了节目、故事、情感、场景的交错融合,呈现了中国文人雅集传统与清明节气自然特征的互动碰撞,新颖别致的呈现方式对年轻人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

  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河南卫视《春分奇遇记》,讲述了最早编写记录二十四节气的西汉淮南王刘安穿越时空,与热爱科学的小男孩刘一旦相遇,帮助他完成“鸡蛋壳热气球”实验的故事。节目既有《淮南万毕术》中记载的“艾火令鸡子飞”实验考据,还使用了时空穿越的故事创作手法,将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手法巧妙融合,使节气文化入脑入心。

  科技赋能可以助力审美和创作的飞跃。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着眼于大数据、人工智能、VR/AR等技术运用,以视觉上的“新奇特”打开艺术创作的广阔空间。山东卫视《齐鲁文化大会》中,选手根据屏幕中出现的山东地图,选择其中一个城市作为出发点,轮流回答与城市相关的文化知识,历史感、科技感、时尚感、潮流感兼备,让人耳目一新。节目还很好地运用了AR特效、3D扫描等新技术,让文化“动”起来,古今“通”起来,用新形式推动传统文化深入人心。

  “酒香也怕巷子深。”创作之翼,绝不仅仅停留在节目内容制作本身,在传播宣推上也要下足功夫。《2022中国诗词大会》将精彩内容剪辑为中、短视频,在微信、微博、抖音、今日头条等平台传播,进一步扩大节目影响力;推出互动游戏,让观众进行线上测试,吸引观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了解诗词、爱上诗词;还推出“送你一张诗词明信片”活动,邀请人们寄出诗词明信片,推广普及中华诗词文化。大屏小屏联动,线上线下互动,积极运用新媒体等平台扩大节目传播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飞入千万百姓家。

  “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文化类节目可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中凝聚匠心、深挖广拓、创新表达,以更强的精神能量、更深的文化内涵、更高的艺术价值,激发中华文化彰显时代精神、绽放时代魅力,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上一篇:由《这情感仍会在你心中流动》一书想起的往事

下一篇:职场综艺12年变迁:更真实、更多元、更共情

编委会 | 网站简介 | 机构设置 | 会员简介 | 人员查询

中国诚信文化网cxzg.cslai.org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京ICP备13008251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