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方非 摄
国标舞是征战于竞技场的舞种,但它讲故事的能力往往被高度程式化的舞步限制。近日,北京舞蹈学院推出原创国标舞剧《人间四月天》,尝试用赛场上的国标舞讲述发生在才女林徽因身上的故事,探索艺术创作新路径。
林徽因的故事家喻户晓,尤其是她的爱情经历,不过,《人间四月天》没有仅仅局限在她的爱情佳话中,而是把她倾其一生保护中华古建筑遗产的故事延展开来。舞剧开篇就是林徽因同父亲游历欧洲的场景,哥特建筑与巴洛克建筑的精致布景出现在舞台上,身穿小西装和礼服裙的舞者在小提琴的浪漫声线中起舞,跳出了欧式风情,这一出场亮相的巧妙设计,为国标舞讲述中国故事奠定了毫不违和的基调。
舞蹈语汇上,《人间四月天》选择了英式国标舞十个舞种的语汇,还融合了阿根廷探戈、弗拉门戈、布吉伍吉、美式摩登等舞种和一些中国舞蹈的步伐和技术。舞种之间相互借鉴融合,总体上风格优雅,律动感强。林徽因刚出场时,舞者上肢的动作借鉴了中国舞的技法,也让身在欧洲的林徽因点染了中国韵味。历史上,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加拿大结婚时,她穿着自己改制的婚纱极具东方色彩,当这个情节出现在《人间四月天》的舞台上,两位舞者把柔情化在起伏连绵的舞步中。
全剧中,表现欧洲背景和民国时期的舞段都很养眼,舞者身穿旗袍所跳的摩登舞尤其优美。林徽因在北京北总布胡同居住时,家中客人名家云集,林徽因靠着自己的才情和热情,成为沙龙的中心。这一幕中,演员们的“旗袍”经过舞蹈化的改造,既显现舞者的优雅身段,也能在前进、后退、旋转等舞步中,展现国标舞的技术亮点。
故事逐渐行进至林徽因发掘和保护中国古建筑的情节时,主创运用国标舞表意的尝试越发明显。表现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榫卯结构时,一对对舞者灵活地变换身体方向,相互推拉,每一组男女舞伴都成了榫与卯的具象化呈现。该剧的舞美设计也借鉴了建筑手绘图中的线条结构,极有质感的线描图纸与立体建筑相结合呈现在舞台上,构成全剧的舞美基调。
必须夸一夸《人间四月天》中的演员,他们都是北京舞蹈学院在读的学生。虽然这些年轻的国标舞者在各类体育舞蹈比赛中拿奖到手软,但此前从来不知道什么叫“进入角色”,这次登台却呈现出较强的情绪感染力。
剧中有一场“八个飞行员·胞弟林恒长空陨落”,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林徽因与梁思成随着西南联大南迁至昆明,8位年轻的飞行员给他们腾出一间小屋,把他们当做家人,生活在一起。不过,在惨烈的昆明大轰炸中,8位飞行员壮烈殉国,林徽因的胞弟也在次年的成都空战中牺牲。该剧打破时空,将这些情节融在一起。8位飞行员与林徽因的互动舞蹈,一开始跳得有多活泼风趣,牺牲时的舞蹈就有多撕心裂肺。而在传统的国标舞赛场中,只有一对一对的舞伴,不会出现8位男舞者与1位女舞者的组合,该剧的上演也对舞者的习惯进行了挑战。
从此番公演的表现看,尝试用国标舞叙事,《人间四月天》已经迈出了一大步。只是受限于舞种的特色,尤其是跟近些年飞速进步的中国舞作品相比,国标舞讲故事的能力还稍显不足。《人间四月天》选择运用画外音辅助,是对舞蹈叙事的一种补救,让舞剧展示林徽因人生时间线中的多个横截面。但这种“横截面”的展示,需要依托于大多数观众相对熟悉的情节和故事,由此来看,选择林徽因为题材也是该剧成功的先决条件。(韩轩)
【责任编辑:苏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