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孤注一掷》《攀登者》《万里归途》《1921》海报
上海作为中国电影的摇篮和重要基地,正以蓬勃之姿“建设全球影视创制中心”
■刘春
近年来,中国电影在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迈进过程中,市场规模、工业水准、观众满意度不断提升,涌现出一批弘扬传统文化、展现时代风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影片。这些影片以光影为笔,在银幕上描绘美丽中国的锦绣山河与逐梦未来的万家星辉,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
而纵观近几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和电影金鸡奖、百花奖等获奖名单,以及多部高票房、高话题度的现象级影片,不难发现其中的“含沪量”都颇高。上海作为中国电影的摇篮和重要基地,正以蓬勃之姿“建设全球影视创制中心”,“上海出品”也从多个方面以文化价值体现社会责任,用光影书写时代与人民。
一
饱含爱国主义深情、赓续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新主流”电影,在创作方面体现了“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的文艺观,是最能凝聚观众民族自豪感的电影类型。
近年来,上海出品的这类电影展现出令观众耳目一新的创新与突破。《1921》《无名》《解密》《望道》等影片,在历史回顾中突显上海文化的红色根基,融入商业类型电影叙事元素,以丰富、生动的艺术表达,再现革命先辈筚路蓝缕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光荣伟大的革命理想。《红海行动》《长空之王》等军事题材电影在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弘扬了爱国主义。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从艺术表现上进行创新,探索了舞剧与电影视听语言的跨媒介融合,在美学观念上进行了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有益尝试。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其中不乏埋头苦干、不畏牺牲、为了人民利益艰苦奋斗的“中国式脊梁”英雄人物,他们普通却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点亮了中国电影大银幕,也鼓舞了无数观众。例如,《我是医生》讲述了年逾九旬的“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奋战手术一线,带领团队屡次攻克医学难题的奉献精神。《攀登者》以中国登山队在恶劣的条件下两次登顶珠峰,勘测出“中国高度”的故事,鼓舞了各行各业努力前行的“攀登者”。《万里归途》改编自海外撤侨的真实事件,赞颂了我国外交官不顾个人安危深入险地,用经验和智慧救助同胞安全归国的大无畏精神。《中国医生》里的白衣逆行者们,则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无私奉献,争分夺秒打赢了“没有硝烟的战争”。
二
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独具特色的艺术审美,承载着千百年来中华儿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也是铸就时代风貌的历史根基与文化记忆。这些年来有多部中国电影继承传统文化精髓,依托中国电影工业水平不断提高的有利条件,有效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影视转换。上海出品的《廉吏于成龙》《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锁麟囊》等京剧电影,和昆剧电影《邯郸记》、沪剧电影《敦煌女儿》,以及去年刚完成拍摄的首部AI与京剧相结合的戏曲电影《大唐贵妃》,利用全景声、3D实拍、8K、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传统文化的当代阐释注入了时代光辉。
上海阅文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第一出品的奇幻电影《异人之下》改编自热门漫画,其对气功、武术、民谣、民俗、民间文学的多种现代呈现,既搭乘国风美学,又结合摇滚、说唱、二次元,符合青年观众的审美趣味,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全新表达。有评论认为,漫改电影是全球电影产业中的主流类型,但在中国还少见,《异人之下》将传统文化创新性表达,填补了中国电影这一类型的空白。
上海动画电影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诸多经典IP,凭借奇诡想象和融入水墨画、剪纸、木偶、戏曲造型等多种艺术形式探索出的独特美学风格,是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伴随着“国漫崛起”,上海的动画电影不断成长,成绩亮眼。上海追光影业有限公司第一出品的《长安三万里》以李白和高适长达几十年的友情为切入点,将抽象的古诗魅力融入具象的诗人命运,从自然风景、人文景观、政治军事等方面,展开一幅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的唐代生活全图景。整部影片提及40余首著名唐诗,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展开大胆想象,深入传统文化肌理,展现中国文化内蕴。同样是上海出品的电影《白蛇:浮生》,参照《清明上河图》再现宋代市井风貌,加入元宵、寒食、端午等传统节日民俗,用先进的动画技术令古老的民间传说再添新彩。还有尚未公映便引起广泛关注的动画电影,取材自羌族传说的上海美影厂新作《燃比娃》,以及取材自《西游记》、脱胎于《中国奇谭》的首部动画长片《小妖怪的夏天:从前有座浪浪山》,相信这些“生长于国风血脉,又不失当代创新”的动画作品,会掀起一股观影浪潮。
三
继承发扬20世纪30年代“左翼电影”文艺精髓的现实主义创作观,既是当代上海电影持续多年的题材选择,也是社会责任担当所在。而银幕上烟火人间的岁月变迁、普通人的悲欢离合,既具有深入生活的丰富细腻,也展现摹画历史的深刻厚重。《奇迹·笨小孩》表现改革开放以来,劳动者如何凭借勤劳智慧抓住机遇走出困境,实现普通人的“中国梦”。两部《飞驰人生》都借助体育赛事题材,揭示追求梦想的可贵、坚持与喜悦。《人生大事》则在生死叩问之间直面现实,不失温情、不乏勇气。《我们一起摇太阳》对生命本身的礼赞,面对疾病爱人之间的不离不弃相互支持,都在以温情和共情打破人与人心灵隔膜的同时,引发观众情感共鸣。
此外,关注社会现实、聚焦社会热点,也是不少上海电影的考量,通过揭示、批判、善意讽刺、正向引导等方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地久天长》揭示“失独”带给家庭和个体的无解之痛,《孤注一掷》揭露电信诈骗危害,《逆行人生》关注普通劳动者生存境遇,反思资本游戏背后大数据算法导致的机制困境。
据灯塔平台提供的多部热门国产电影观众画像分析,当前中国电影市场女性观众占比增多,且呈上升趋势。与之相应,近年来优秀女性题材电影、女性导演作品频频引发关注。这其中,上海出品的《春潮》《我的姐姐》《爱情神话》《出走的决心》《好东西》《苍山》等影片,聚焦女性现状,表现女性心理,表达女性情感,打开女性境遇的历史维度,探讨包容和谐的两性关系,从现实关怀、情感慰藉、引发共鸣等方面,对女性观众的文化需求做出有力回应。
如今,越来越多的优秀上海电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深刻的主题探讨、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突出的美学风格,彰显上海文化品格,丰富上海文化表达,始终“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唐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