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羽人佩饰
蒋卫东
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曾任浙江省良渚博物院院长,现为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玉文化中心专家委员、浙江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1989年发掘的江西新干大墓,是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商代贵族大墓,表明三千多年前,赣江流域曾有一个与中原商王朝并存发展的土著“方国”。新干大墓出土文物,除了大量别具一格的青铜器之外,总数达到754件的玉器,因其数量之多,种类之丰,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新干大墓出土玉器,大体可分为礼器(琮、璧等)、仪仗性兵器(戈、矛)、装饰品(镯、项链、串珠、柄形器等)与其他(神人兽面形饰、侧身羽人佩饰)四大类。值得注意的是,琮、璧、环、玦、柄形器等玉器,绝大多数在入葬时被有意识地人为损坏,玉戈更是被折断成数截,并错位摞叠成方形的一堆。这种有意损坏随葬器物的现象,同样见于此墓的青铜器,体现出浓郁的土著文化丧葬习俗。
新干大墓的多数玉器,形制与中原地区大同小异,从器型到纹饰,与殷墟妇好墓同类器几乎完全一致,反映出中原商王朝对新干的强烈辐射与影响。
不过,新干大墓中也出土了一些颇具土著特色的玉器,其中最让人称奇的便是那件侧身羽人佩饰。佩饰以棕褐色叶蜡石制成,呈侧身蹲坐状,面容勾勒清晰:“臣”字眼,粗眉,卷耳,勾喙形嘴。双手曲臂抱拳于胸,双膝弯屈上耸,脚底与臀部平齐,如蹲坐在地。腰背至臀部琢刻连续的鳞片纹,两侧则饰翅羽纹。羽人头顶鸟形冠,冠尾穿孔,掏雕出三个环环相扣的圆角方形活链环。这是迄今所见最早的活环掏雕玉作。
此件玉羽人佩饰,与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侧视蹲踞状浮雕玉人像相比,表现人物侧面形象、头顶高冠、双手曲臂抱拳、双膝弯曲等元素是相同的,体现了共同的时代特征和文化认同的趋势,而勾喙形嘴、鸟羽纹(翅羽纹和鳞片纹)的装饰、蹲坐的姿势等,则是新干大墓特有的文化因子,印证了土著文化顽强的生命力。至于以掏雕法从整块玉料中琢出活链环的技艺,则是新干土著方国杰出治玉成就的一个缩影。
责任编辑:刘娜
上一篇:洒金or锈点?翡翠名词解析篇!
下一篇:古玉品鉴:古蜀文化玉器中的玉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