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在2000年,北京大学召开了一个古代玉器和玉文化高级研讨会,当时国内知名的专家都位列其中。在这个会上,大家都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但有人提到,对古代玉器还有玉文化的研究应该加强,对玉器要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这样能够把我们这个异域文化玉器的研究很好地向前推进。
经过近20年时间,我觉得我们在玉器地域文化这个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北大为例,当时我们组织了多学科专家,从东北的岫岩开始调研,得到辽宁省政府的支持,后来得到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从东北到西北开展了多年的研究,跑遍了长江以北十几个省市,专注研究两个方面:一个是古代玉器,另一个是中国的玉资源。
明十三陵中出土的玉器
我从文化角度,讲讲和田玉在中国玉文化中的地位。在不同文明的历史中,都有过玉文化的痕迹。比如新西兰的毛利人,在史前时期就有用玉的习惯,并且一直延续到现在。玛雅人也有用玉的传统。从玉的文化属性来讲,我国的玉文化更加独具一格。有研究表明,我国的玉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七八千年前,一直到现在连绵不断,形成了中华民族特色的非遗玉文化。
在玉文化里,起到重要作用的到底有哪些因素?我们一直在思考。比如东北岫岩玉七八千年以前就有了,以整个的透闪石为主流,这个文化从当时的发展来看还不错,一直从兴隆洼文化发展到红山文化,还是达到很高水平。说回和田玉,在它的发展当中,可以看出在我们中国人的心目中,和田玉应该是很著名的一个名片,尽管我们目前没有发现到早于四千年前的和田玉制作的玉器。
我们在西北考察时,特意到了陕西考古研究院去参观。尽管没有更早的发现,但是至少可以看到进入历史时期以后,和田玉在中国的古代玉器当中数量很多,地位也是很高的。
“中华第一玉龙”
说到宫廷玉器,它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领域,甚至包括宗教的各个方面,他又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讲到玉文化,不光要谈到它的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在古代,早就有先贤提出“以玉比德”的观念。孔子当时讲的十一德,管子讲的是九德,后来到汉代,刘向讲了六美,到了东汉许慎做是《说文解字》,解释这个意义的时候,首先讲了石之美,重点还讲到了五德问题,从精神层面谈玉的含义。玉德、等于是把玉料的物理特征人格化,只有和田玉比较完整地具备了这样的以人格化特征。和田玉称得上一个是很响亮的名片,是我们国内透闪石玉的典型代表。
在玉文化的研究中,我们经常提到丝绸之路,或称玉石之路,根据目前的研究,这个玉石之路很久之前就存在,但目前这个研究还在进行,因为各种原因还不能够定年代。比方说当时殷墟发现了以后,专家们提出,和田的玉石之路,很可能在3000年前就已经有了,后来又发现在二里头文化也有比较优质的玉器,有人说接近4000年前,这个意思是玉石之路已经通了。不管怎么说,玉石之路至少从战国秦汉以后,就有明确的文献记载,和田玉进入到中原地区,它在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方面,甚至宗教活动方面都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这部分文献记载非常多,有说西域进贡,也有说朝廷到西域购买,两者在贸易上也有很多的往来。
和田玉在宫廷中所占的比重还是很大的,比如十三陵,一些诸侯王的、地方王的墓都出土了这样的玉器。这些玉器主要是和田玉做的。从和田如何开采玉料,如何运输,一直到制作玉器,这些都有记载。在明清,特别是到了清代,就有非常详细的记录,所以我们说和田玉是玉石之路当中很重要的一个载体。从贸易发展来讲,和田玉在至少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当中都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明十三陵中出土的玉器
对于和田玉这一重要且宝贵的资源,我们不仅要给予保护,也要给予合理的开发利用,再者就是要结合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要想很好地把和田玉的发展历史以及它的重要作用搞清楚,就要加强多学科深化研究。作为政府,这是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这几年我们在东北跑完了以后,写出了岫岩玉这本书。我们基本上把西北的几个省区都跑遍了,就是想探寻玉石之路是怎么形成的,因此所有相关的重要的遗迹,我们去调研过。
后来在这个基础上也发现了敦煌的三危山,那里出现了玉矿遗址,这对我们了解玉石之路有很重要的价值。但是再往西的调研还是空缺的,玉石之路是怎么从和田地区,从昆仑山地带过来的,目前来讲还是很缺乏的。
在研究上,我们采用了很多的科学仪器进行鉴定,但是鉴于文物不可再生,所以有些鉴定可能会受一定影响。我们说的岫岩玉和田玉,都要找到它的特征来判断这个玉器是用什么玉料做的。对和田玉的保护和利用,提高公众对于它的认识,这就是我们今后需要做的工作。
责任编辑:忆江南
下一篇:秦代的祭祀玉器:玉圭与玉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