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州市王庄子镇王泊村玉雕艺人孙青,潜心钻研玉雕技艺,他创作的玉雕作品温婉细腻且颇具时代特色。
日积月累用心雕琢
走进霸州市玉雕艺人孙青的工作室,一排排制作精美的玉器在灯光的照射下散发出柔润的光芒。一块普通的玉石原料,经过雕刻艺人孙青之手后,蜕变成各种栩栩如生、精美动人的玉器,其中的“村庄农庆图”是孙青用四五个月制作而成。“
这个作品叫‘村庄农庆图’,原料是孔雀石。这个料从上到下只有一个孔洞,我最后设计成一座山,表现了农民从种到收艰辛的过程。第一步农民正在打豆子浇地,从右边往左边浇地;水浇完了之后,农民正赶着耕牛在翻地;再往上看,翻完地之后农民在插秧;现在这第四步就是丰收了,人们拿着叉子拍庄稼,正在脱粒;这最后就是丰收之后,大家欢呼雀跃,正好把丰收的粮食都放进这个洞里。你看这从下至上的层次,步步递进,我用我的作品时刻提醒人们要珍惜粮食。
”跟随孙青的介绍,记者仔细寻找每个画面。无论是劳作动作,还是面部表情都刻画得细致入微。在孙青看来,每一块玉都弥足珍贵,每块玉的形状,就决定了每块玉雕的图纹。既要随形琢玉,还要使用一些设计来掩饰瑕疵,因此在雕刻前,孙青都会慎重选料、设计,不让每一块玉料浪费。他说:“拿来这块料,要先审料,看看这块料适合做什么,然后看看它有什么毛病,把这毛病得去掉,拿脏去浊留其本性。
根据料设计,第一步先画图,画完图之后,用大的工具开槽,要经过打形、细做、精雕细磨、打磨、抛光、上蜡等多道工序制作完成。”学玉雕时间长,精神压力大,许多人都敬而远之。孙青坦言,学玉雕要看自己悟性,从切料、出坯,再到磨细,这一套下来掌握好就得三四年以上。而且,玉雕里的工艺手法太多了,雕器皿得掏膛、下口、活环、起链子,雕人物要求的技艺则更加全面,学玉雕是一辈子的事情。“从事玉雕这门艺术,除了要有天赋,还要静得下心,平日累积要用心,但凡用心雕琢,美玉在玉雕艺人的手上必成美器。”
与玉结缘终身相伴
孙青和玉雕有着不解之缘。开始学习的是木雕技艺,后来在哥哥的带领下,孙青才开始接触玉雕。虽然有着木雕的基础,但孙青还是从玉雕最基本的知识开始学起。阅玉石原料、剜脏去绺、设计定稿、打磨抛光等,每一个步骤,孙青都潜心钻研。
1987年王泊村建起了工艺美术厂,他进厂当起了学徒,开始跟随天津知名手工艺人杨贵生学习木雕。1991年,他跟着哥哥学习玉雕。最初接触玉雕,他就被其深深吸引。玉雕与木雕相比更有挑战性,成品也更具艺术魅力,他一下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他说,学习初期,师父平时说得最多的一个字就是“改”,一些注意不到的细节,甚至是玉器背面不易被看到的边角,师父都能一一发现。也正是师父的严格要求和传授,孙青认真练习,悟出了做玉雕得靠信念的道理。 经过学习,他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开始研究玉雕技艺,带徒弟搞创作。
如今,孙青的玉雕手艺已经小有名气。他在不断传承玉雕技艺的同时,也不忘学习创新,除了加工玉器之外,闲时孙青经常会看看相关玉器加工的书籍,以增加自身的文化修养。 孙青现在继承原来老厂子的传统工艺,结合南方玉雕的技术特色,开始转型创作大件的玉雕作品。大的每件都在一二百斤重,一般人很难驾驭。通常从构思到开始雕刻到完成,需要用一两年的时间。孙青乐在其中,他认为那是对他多年来雕刻功底的考验,也是他对玉雕工艺孜孜不倦的追求。
守艺不易用心传承
成立工作室以来,孙青开始自己带徒,在孙青看来,老一辈的大师们传承下来的技艺,他也要继续传承下去,不能让自己手里的技艺失传。 “原先因为家庭条件不行,进厂子就是学一门手艺,为了有个谋生的手段。后来厂子解散了,我还一直在坚持,我就是想着把这手艺传承下去。”刚开始,他把这个玉雕手艺传承给儿子和闺女。他又吸纳一批年轻人,传授玉雕技艺。他表示,技艺传承与弘扬文化,不是一个人的事,需要一代又一代匠人接续耕耘。父辈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无论哪种工艺、无论何种文化载体,只要全身心投入,做到专一、专业、专注,就能把技艺继承并发扬好,也就能在万千锤炼中找到符合时代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孙青说:“我不知道艺术顶峰在哪里,可我知道玉雕是我生命不可或缺的快乐源泉。”
下一篇:清王朝御用二十五宝玺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