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鲤鱼跃龙门”,相信大家都耳闻能详了。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埤雅·释鱼》:俗话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据年长的一些老人说,过去在黄河边上捞鱼的人,如果捞到头顶有红点的鲤鱼,就立即放回黄河中,因为这条鱼不是普通的鱼,而是龙鱼,能见到便是祥瑞之兆。
后以“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现在多比喻逆流而上;奋发向上。而且,"鱼"由于其特殊的寓意,被现代大多数人所喜爱。
此外鱼是古人赖以生存的重要食物之一,也因此被人们视为祥瑞之物。春秋时,孔丘得子,有人赠鲤鱼一双为贺,孔子非常高兴,以为吉祥,为此甚至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到了孟子,则将鱼与熊掌视为最高贵的美食,并留下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的文字,足见鱼在当时的身价。
鱼不仅影
时至今日,逢年过节、生日喜庆之时,中国人仍习惯煮鱼来庆祝,不为满足口腹之欲,只为讨那一份吉祥如意的好口彩。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也影响着中国的文学艺术,在玉雕创作领域,鱼这一美好形象也是玉雕师钟爱的题材。
幸福吉祥
古时候,人们常常在过年时,在窗户上贴上鱼形的窗花,希望自己今后的生活可以富足长乐,幸福吉祥。
鱼在食俗里也被尊为吉祥物,我国东北朝鲜族每年清明节,都会食用“明太鱼”。传说从前东北沿海地区闹过一次特大旱灾,有位姓名叫朴明太的老农民带领乡亲们去捕捞一种海鱼,用来充饥度过荒年,鱼为黑色,一尺来长,经盐水卤过晒干可以贮存,之后这种鱼便以“明太”命名。
因为“鱼”与“余”谐音,所以也被赋予了浓厚的人情味。似乎有了鱼,就能让人们有一种美好的心理暗示:一种福气、一种富裕,寄托着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
子孙满堂
鱼,人们之所以那么喜爱它,除了它本身的食用价值外,还代表着美好的文化象征。在浙东一带,也有一个有关鱼的婚俗。在新媳妇下花轿时,会随手撒一些铜钱在地上。铜钱俗称铜子,新媳妇撒它换作“鲤鱼撒子”。
我们都知道,母鱼肚子里有很多很多的鱼籽,繁殖能力强,这么做的目的是图个子孙满堂的好彩头。也迎合了中国传统多子多福、人丁旺盛的幸福生活期盼。鱼儿成双成对,也寄托了男女情深、夫妻恩爱、伉俪美满的情意。
如鱼得水
鱼儿在水中游曵,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很少遇到阻碍和坎坷。生活中,形容某个人生活、事业顺利的时候,会说对方过的“如鱼得水”。所以在以“鱼”为题材的玉雕作品中,也寓意着生活和谐、顺利,没有烦恼和忧愁。
作品《鱼》,挂件,选用新疆于田山料,润度很好,油分足。这件作品以“鲤”为题材的玉雕作品。赋予了美好的寓意,可谓一举而得。鱼与“余”是谐音的,完全的富足。而且鱼与雁一样,还是书信的代名词,因为鱼腹可以藏书,玉雕中的鱼虽不能传尺素,却能蕴含那份思念的情谊。
编辑: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