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诚信文化分会    主 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玉文化

中华之瑰宝和氏璧,到底是什么石头?

时间:2024-09-04 15:46:16 来源:中华玉网 作者:海辰

  传国玉玺,国之重宝。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为世人所轻蔑。

image

  以时限之下限来说,自宋元之后,传国玉玺消失无踪,从此再未出现,令人惋惜。以时间之上限来说,传国玉玺来自于一块世人皆知的珍宝——和氏璧。

  相传在春秋时期,楚人卞和有一次在楚山时,看见山中的青石上有一只凤凰在休息,根据“凤凰不落无宝之地”的说法,他就认定那块青石中必有宝玉。

  于是,楚人卞和曾先后两次向两代楚王进献这块石头,但两位楚王均不识宝物,以为是块石头,并以欺君之罪先后砍去了卞和的左右脚,到第三位楚王上台,他依然执着的又将璞玉奉上。

image

  这回楚文王没有急着要砍他的胳膊之类,而是命人剖开石头,一块惊世宝玉果然出现在楚国君臣面前,为了表彰卞和的忠诚,宝玉被命名为“和氏璧”。

  这段故事,最早见于《简子·大略》篇,其学生在《韩非子·和氏》中记载很详细:

  “韩非子云, 楚人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为和诳,而刖其左足。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以为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继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溪哭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命曰和氏璧。”

  这段文字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以下信息:

  1:这块原石的皮子完全包裹着玉的,所以才有两位楚王“以为石”的条件。

  2:原石具有一定的体积和重量,这才需要“抱璞”;

  3:原石产于“楚山”即楚国之山中;

  后来的事儿大家都知道了:秦收六国,以和氏璧造传国玉玺,称始皇帝。

  这些年的电视剧中不乏有和氏璧的各种形象,这些道具画风完全不一致,比如有这样的:↓

image

  不好意思,放错图了,是这样的:

image

  有这样的:

image

  还有这样的……

image

  是不是感觉都不怎么靠谱?那真正的和氏璧到底什么样子呢?

  五代时,前蜀道士杜光庭《录异记》卷七“异石”中,终于有了对和氏璧外观的描述:

“岁星之精,坠于荆山,化而为玉,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卞和得之献楚王,后入赵献秦。始皇一统,琢为受命之玺,李斯小篆其文,历世传之”。

  假设这段描述是靠谱的,那儿么这就是历史上第一次对和氏璧外观的直接描述,以当时的物产条件来看,有这么几种宝石符合条件。

绿松石说 可能指数★★

  “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如此形容,与绿松石的外观特征有几分相似。而且和氏璧是产自荆山,绿松石也产于荆山,与文献对的上号。

image

  绿松石在古代价值高昂,经常被用作于贵族们的美饰与镶嵌物。但是有一点对绿松石说不利的条件:绿松石在荆山产量比较高,属于较常见的玉石,不符合和氏璧“绝世珍稀”的描述。

image

  绿松石项链 战国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独山玉说 可能指数★★★

  独山玉的主要矿物质是斜长石,有很多种颜色,从正面来看是一块白玉,而从侧面则可以看到白玉,绿玉,紫玉等色彩。“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也许是指这个意思。

image

  独山玉产于河南南阳,但是记载中说和氏璧产于荆山,荆、楚同指今天湖北附近,二者地理上存在较大偏差。当然,卞和在南阳发现璞玉,然后带回楚国的可能性也并非没有。

拉长石说 可能指数★★★★

  从和氏璧的外形上来看,传说中和氏璧“岁月之精,坠入荆山,化而为玉。侧而视之则碧,正而视之则色白。”说明和氏璧在不同角度颜色会发生变化,这是拉长石的特质。

image

  从产地来看,我国湖北省曾经发现过拉长石的存在,与和氏璧的产地吻合,存在着很大的可能性。

和田玉说 可能指数★★★★★

  回到故事本身,和氏壁起初是一块无人认可的璞玉,美玉藏在石头之间,外表上看上去和石头没有区别,在玉石家族中,和田玉就经常表现出这种“石包玉”的特点。

image

  从外表看,这就是块石头

  这里要澄清的一点是,和田玉在以前并不专指新疆和田出产的玉石,那是在清代将和田玉的供给线完全纳入国家版图以后的事儿。其实非出产自新疆的类似玉料,早在石器时代就存在了。

image

  和田玉查海玉匕新石器时代

  今天在地质学上,把透闪石成分占98%以上的玉石都称为“和田玉”而非以产地来论。在当时,这种广义上的“和田玉”,可不是那么容易发现的,所以符合和氏璧稀世珍宝的说法。

  当然,以上内容也都仅仅是根据文献所进行的一些合理推测,并不是说一定就是这四种之一。也许只有某一天,被确凿证明是传国玺的那件国宝横空出世,才能真正终结和氏璧的材质之谜。

上一篇:“稀世珍宝”竟是一杯“宫廷玉液酒” 购买宝玉石要看“配料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编委会 | 网站简介 | 机构设置 | 会员简介 | 人员查询

中国诚信文化网cxzg.cslai.org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诚信文化工作委员会 承办

京ICP备13008251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