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笔者并不认同,人为的将我辈爱玉者,划分为三六九等的做法。但类似的标题看多了,且发现众多网络营销号,都习惯性的用消费水平,作为区分我们的唯一标准。
感觉自己仿佛被当成了待戮的“肥羊”一般。这让参玉脊背发凉,非常的不爽,于是才提起笔来,决定按照自己的观念,写一篇文字,以正视听。
在我所接触的藏家之中,最初级的,同样要求不高,甚至只要算是和田玉,或者只要能做出和田玉的证书来就行。符合这个条件的,能买到新疆产的山料,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大多数人购入的,自然还是俄料、韩料、青海料,乃至罗甸玉、唐河玉、沱江玉、小梅岭玉、香花玉、藏玉等,他们闻所未闻的广义和田玉。
略高一个层次的初学者,通常都会将产区范围,限定在南疆区域之内,他们往往会听信直播间的宣传,购买早已绝产的“95于田料、戚家坑老料”以及所谓的天泰料、米达料、且末金山糖白料、黑羊洞碧玉…
殊不知在这些名目下销售的,却依旧是我们前述的那类“泛和田玉”。上当受骗的次数多了,无奈之下,一部分爱玉人士只好选择剑走偏锋。
其中一派转而追求塔青、沙枣青、翠青、沁料、青花墨玉,这种冷僻的小众品种,以期胜过同时起步的小伙伴们。然而如此操作,其实远离了白玉、青白玉的正道。
另一派则倾心于子玉原石,他们一般认为,这样最原汁原味,还美其名曰:玩料。可是在专业人士看来,这些原石大多数是由于表面皮色鲜艳,内部“火龙果”多瑕,不具备加工潜力,而被淘汰出局的“鱼缸籽”。
最恐怖的,还是许多藏友,在尚未掌握现代玉石鉴定技术之前,就急于求成,一步到位的大举收购古玉。如此的跃进,成为国宝帮的一员,在所难免。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很多爱玉人或许是为了追求极致的性价比,而专门入手那些完全违背了造形原理,比例严重失调,嘴斜眼歪的器物。
尽管的确是利用新疆子玉制成的吧!但这种挂件与手把件,不够“一口气儿”,也就是整体形态流线性不强,抓在掌心中硌手,看在眼里也总是觉得别扭。
如此的效果,就更别奢望它们能保值升值啦!只有为数不多的同好,才会坚守底线,只购买那些用质地上乘的和田子玉,按照传承数千年的形制,雕刻出来的玉蝉、玉璧、玉镯、玉牌与瑞兽、文房器皿等玉器。
而在此基础之上,更上一层楼,研究其上承载的传统文化精髓,这样的人就更是凤毛麟角啦!粗略的梳理了一下,就将玉器爱好者分成了八九个层级。
仅是业余爱好而已,参玉也并不认为这其中有高下之分。我只想让同好诸君都走上和田玉收藏的正道,不要花费了精力与金钱,仍迷失在赝品之中,反被人愚弄,被人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