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区以“绣花功夫”着力打造宜居宜业新城区,连年来,该区瞄准有利于群众生活和出行方便的基础设施,或改造、或提升,不断完善硬设施、软环境,促依黄河而居的“桃花乡”愈发清新可人。
见缝播绿腾出绿化空间
4月12日,安宁区长风小游园内,社区居民强德宏老人和几个老伙伴唱着秦腔。走在安宁区的大街小巷,这样的小游园随处可见。
近年来,安宁区拆违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通过对城区主干道及人口密集区的空白地带进行绿化配置,为城市腾出了绿化空间,建成面积从几千平方米到上万平方米不等的小游园。
推窗见绿、出门游园,备受群众喜欢。“虽然面积不大但非常方便,啥时去都行。”强德宏老人说,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他还会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这种生活很惬意。
小游园,大民生。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需求,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安宁区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贯彻于城市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决心让城市建设成果为人民共享。于是,曾经脏乱差的南街小区,现如今干净、整洁,车辆进出有序、停放整齐,绿化带草木葱郁。
安宁区下足绣花功夫,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观,切实解决群众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突出城市内涵,实施城建重点工程,不断提高城市供水、供气、供热及防汛能力,加快实施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等,努力使人民群众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转变。伴随着城市发展,人民群众的居住生活条件得到了大幅改善。去年,该区建成安置房2542套36.54万平方米,在建安置房8810套133.16万平方米;提升改造8个老旧小区36栋楼宇,老旧小区加装电梯30部,新增停车泊位500个;完成15个“三供一业”小区改造,“三不管”楼院物业管理实现全覆盖。
下足“绣花功夫”打造“品质安宁”
近年来,围绕打造“品质安宁”目标, 安宁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先规划路网、管网、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建设改造,下足“绣花功夫”,真情倾听民意,关注民生,在市容环境、市场环境、交通秩序、社区环境等市民群众反映问题集中的领域,将城市管理工作做得更细、更深。日臻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增强的城市服务功能,显著提升的城市管理水平……铸就了“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市”。
骑行达人郭丽每周都要和队友们到九州台骑行。她说:“不仅能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能感受到国学文化的熏陶,难得有一个这么好的健身场所,每次来都有不同的感受。”作为网红打卡地,九州健身步道每天都会迎来很多南来北往的游客。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安宁区既着眼整体规划,同时把眼光聚焦到城市发展的角角落落,干净的街道、整齐的绿化、有序的交通、便捷的政府服务等方方面面。
热爱家乡的安宁人说,有山有水的安宁,既雄伟、又灵动。安宁区围绕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和城市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总目标,坚持科学发展、系统规划,凸显城市特色。
该区通过对山系、水系、绿系的保护和利用,重点实施城市景观、夜景亮化、特色文化街区等项目,着力处理好城市天际线、山脊线、水岸线,在建的品质上、住的宜居上、管的精致上力求突破。
聚焦短板为民办实事
这一夜,夜幕降临,伴随着闪烁的光、起舞的影,安宁繁华尽现。巨龙横卧,飞虹闪耀,大桥炫丽初上,银滩、深安一桥一景桥景相融,幻彩霓虹成为安宁区视觉效果和人文景观兼备的夜景地标。
“车如流水”的北滨河路,由东向西,大河之恋、丝绸之路、生命之源等一个个文化景观仿佛跳动的音符,带来心灵的触动……交通先导、城市赋能、产业创新。围绕先进制造、高新技术、总部经济、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的现代产业体系,一个个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让安宁区品质之城底气十足。
不断完善的路网,让出行更便捷;农贸市场的建设,让“菜篮子”更加新鲜丰富;棚户区改造的实施,让更多人住上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
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融入国家级城市群,纵深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安宁区围绕“精致兰州 品质安宁”的发展定位,持续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靠前一步,担当作为,以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担当精神回应人民群众诉求与期盼,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善意和人文关怀传导到城市的每个神经末梢,让民生“数字曲线”演绎成群众的“微笑曲线”。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旭永 特约记者 张小燕 杨红兰 孙志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