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诚信文化分会    主 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国功夫

李小龙的武与艺:八十载精神长存

时间:2021-05-27 11:32:27 来源:新华网 作者:刘斐

  新华社记者 刘斐

  11月27日,香港邮政推出一套名为“李小龙——武艺传承”的特别邮票。这一天是李小龙诞辰八十周年的日子。

  在这一套六枚的邮票上有李小龙四部电影的剧照和截拳道与哲学的意象。

  香港振藩截拳道总会会长陆地对“李小龙是武术家、演员和哲人”的说法“深以为然”。他说,李小龙“融哲于武”,以独到的“阴阳一元论”成就了自创的截拳道。

  1974年,也就是李小龙去世次年,就读香港一所中学的陆地意外接触到了咏春拳。这个在戏院中看过李小龙所有电影的少年,当时并未想到会走上“功夫人生”,更没想到以后会成为李小龙在咏春的师侄、截拳道的徒孙。

  “当时我迷上了咏春,就提议学校组织了个功夫会,业余练一练。”陆地说,直到自己大学毕业后才立志正式学功夫。

  同李小龙一样,陆地也是先学了咏春拳。而陆地的授业师傅正是李小龙的授业师兄黄淳樑。后来,陆地成了咏春拳师傅,又向李小龙的中后期弟子黄锦铭学习了截拳道,并于2000年在黄锦铭的授权下设立了“振藩国术馆”,教习功夫、弘扬国粹。

  20世纪60年代,李小龙赴美读书期间在西雅图开办了自己第一所武馆,名字正是“振藩国术馆”。“振藩”是李小龙的本名,寓意“唤醒和震撼外邦”。彼时,李小龙在信中谈到开办武馆的缘由,其中一条就是“希望让全世界了解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

  渐渐地,李小龙创立发展了截拳道。“截拳道与传统武术在理论内涵和动作招式、发力方式等方面都是反其道行之。”陆地说,传统武术是扎稳马步后,将力量由腰通过脊柱发送到手上,而截拳道则是手先发力,再带动腰,带动马步。

  李小龙曾说:“截拳道是什么?毫无疑问是中国武术!一个没有门派之分,反对让武术流于形式,从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的中国武术。”

  后来,李小龙写了篇名为《从传统武术中解放你自己》的文章,前后修改了8个版本,都收录在了他写的《生活的艺术家》一书中。

  李小龙把他的武学与哲学概括为“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将它印在了名片上,挂在了美国的“振藩国术馆”里。如今,这12个字也印在了陆地的名片上,挂在了香港的“振藩国术馆”里。

  “我读书少,你可不要骗我”——这句李小龙电影中的台词,已成当代网络上的“梗”。其实李小龙读书可不少,酷爱读书的他藏书颇丰。大学时修读过哲学的李小龙更是“融哲于武”,哲学把他的截拳道带入了武术的新境界,而截拳道也带他走进了电影界新的领域。

  在香港生活的18年里,李小龙参演了23部电影,这些对他而言“纯属消遣”。早年,李小龙在美国也曾得到好莱坞邀约,参演一些角色,但李小龙认为这些角色不适合他,因为作为黄皮肤的中国人不可能成为白种人的偶像,更不能振奋起同胞们的情绪,他决定回到香港“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尽一份责任”。

  回港后,李小龙陆续在20世纪70年代初担纲主角拍摄了《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等影片,以中国人不可欺侮的民族宣言、强烈的爱国意识和民族精神,引发了华人世界的共鸣,更掀起了全世界范围的“功夫热”,改变了中国人在西方人眼中“孱弱”“落后”的陈旧形象。

  “李小龙的功夫电影同之前看过的武侠电影很不一样,他的功夫更真实,动作更漂亮。”回忆起儿时在戏院看电影的日子,陆地说,李小龙的电影改变了很多观众对武侠影片的看法,也促使当时香港功夫电影的水准提升。

  飞脚踢碎“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告示牌、大声喊出“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1972年,李小龙主演的《精武门》夺下当年香港票房亚军。彼时,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香港,中国人政治地位远低于外国人。在海外,华人更是长期遭受歧视。

  曾在戏院为《精武门》热血沸腾的陆地说,李小龙之所以自美返港拍戏,也是因为感受到了白人世界的歧视和不公。自始至终,李小龙都认同自己是中国人,肯定自己练的是中国功夫,而他电影中表现出的也都是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事实上,李小龙的其他几部影片也都反映了同一个主题——中国人在外国人面前绝不低头,打斗只是这种精神的表现形式。

  在李小龙出生80年后的今天,全世界都在纪念他:美国标准收藏公司发行一套全新修复的李小龙电影蓝光纪念合集;天津人民出版社、后浪出版公司联合推出李小龙诞辰80周年纪念版《李小龙信札:功夫、表演和生命》;香港文化博物馆延长“武·艺·人生——李小龙”展览……

  如今,在香港维多利亚港畔的“星光大道”上有一尊李小龙铜像,默默诉说着他的故事。而在陆地的“振藩国术馆”中,随着拳脚的起落,李小龙的武术与武德正在传承。

上一篇:“多元评价,艺展风采”成都簇桥小学音乐组期末测评出“奇招”

下一篇:澳洲网:澳大利亚华裔二代的“文化认同解惑”

编委会 | 网站简介 | 机构设置 | 会员简介 | 人员查询

中国诚信文化网cxzg.cslai.org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京ICP备13008251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