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诚信文化分会    主 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国功夫

传统的太极推手能否担起技击格斗比赛的大任

时间:2021-06-25 13:56:33 来源:武者网 作者:星辰

taiji.jpg

  没有什么比太极推手更让人困惑的了,无论是局内人还是局外人。感谢科技的进步,手机摄像的普及,我们得以亲见推手之神奇,同样的,当下推手比赛的视频也让大家看到了巨大的落差。当把各种推手视频进行整理汇总,我们不难发现一个规律:精彩的、神奇的往往发生在师傅打徒弟或者同门之间,而比赛中的往往搂腰抱肘、拼蛮力,像是摔跤又不全像。

  为什么享有巨大声誉的太极拳在推手比赛中显得不是那么般配,难道是各种传奇仅仅是传说。那是因为我们传统的推手只是一种训练手段,不适合擂台竞技格斗。

  太极推手训练首要是听劲懂劲,做到知己知彼,然后才有引进落空,才能借力打力,发放弹抖的效果无不基于这个前提。一个人学会了听劲懂劲以后,通过粘手,不断地感应敌人的力量和企图,并且手上的掤劲同时干扰敌人的进攻企图,让敌人处处掣肘别扭,不能从容发力。但是这种状态更容易在训练中出现,学生问手试劲,就要无保留的把劲道打过去,才能知晓老师的力量是如何化解并借力打力的,好的老师会放下身段向学生拆招递手,帮助学生学习体会这种力量与力量的交流,从而实现了理想状态下的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

  所以推手的本质是一种训练手段,是同门之间或者师傅调教学生体验听劲化劲的训练方法,所谓喂劲就是拆招递手。所以,我们所能看到的精彩的推手的视频,精妙的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以巧制胜的推手视频。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师傅打徒弟或者同门之间的喂劲、试劲。

  反之,我们看到的推手比赛发生的真实现象,就会出现搂腰抱肘,摔跤不像摔跤、顶牛较劲、比拼蛮力的情况。因为要想四两拨千斤就要听劲懂劲,才能引进落空,才能借力打力。如果不出力,一身的僵劲,以求平稳,尤其是大体重对小体重的对手,就不会给对手借力的机会,就不可能有漂亮的引进落空和四两拨千斤。

  僵劲为什么在推手比赛中大行其道,根本原因就是推手不允许击打对方,人为制造出了至拙破至巧的环境。僵劲其实没有价值,所有的体育运动都要求放松,不用僵劲,羽毛球、乒乓球、跑步、游泳、投掷、体操无不如此,因为放松是实现快速动作和反应的必要条件,但是推手比赛规则中禁止击打的设定,让僵劲大行其道。

  天下没有绝对稳赢的格斗招术。乒乓球等对抗运动也是这样。真正的高手,最后取得胜利依靠的是:因地制宜,克敌制胜。所以竞技格斗不能从概念上限制选手,真正的太极拳没有招法,只是在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前提下,在高明的格斗思想指导下,针对敌人情况,精准判断,打出来的致命一击。

  好比“石头、剪刀、布”。敌人打出石头,出布就能赢,用剪刀就是输了。所以石头、剪刀、布,没有谁比谁厉害,只有谁克制谁。听劲儿,懂劲儿,就是判断出敌人打出什么来,再用最合适的方法克制打击敌人而已。

  杨露禅先生所说死人和木头人打不了。使用僵劲儿的人就像是木头人,死人。听劲儿,懂劲儿,知己知彼,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天下之至巧,但是至巧并不是什么问题都能解决的。道说“至拙破至巧”,僵劲儿就是至拙至笨的死劲儿,至巧之劲,反而是被其克制的。

  那么就没办法解决推手的缺陷吗?不是的,方法很简单,至拙至笨的劲儿,反应慢,行动慢,变化慢,最怕的就是遇上快速的击打,“以快破拙”,就是用快速直接的方式击打其要害。但是现行推手比赛的规则是不允许击打对手的。所以这个前置的规则就决定推手存在无法解决的悖论。

  有很多人反对推手加击打的模式,他们会问:如果允许击打,那么这还是推手吗?

  武术中任何一个流派的成长壮大无不是在残酷的竞争之中脱颖而出的,推手从诞生之日就没有谁刻意安排推手应该如何成长,正因为推手在训练听劲懂劲上的价值,让推手运动不断发展壮大,当我们学习推手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推而推,而是如何让选手更能“打”,更会打,如何做到知己知彼,打得巧妙,就不难理解“击”与“推”根本没有什么界限和禁忌。“能打”才是硬道理,他不分拳种,更无内外家拳之别,凡是人为刻意眷顾一方就难免拔苗助长,例如UFC不允许击打眼睛后脑脊椎裆部,势必影响以小博大、以巧制胜等技术手段的运用发挥。

  当我们解放思想,立足于如何让推手比赛更加合理、如何更合乎真实格斗的逻辑关系、如何更加经得起“打”的检验,才具备推广世界并被接受的可能。所以,在推手中引入击打必将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推”与“击打”并立才是生存之道。其实古人真正的推手训练,也许并没有丢失对突击(突然击打)攻防训练,只有在这种意识下的训练,推手才更科学、更合理。

  中华武术的复兴离不开广大群众的深入参与,离不开成熟先进格斗平台的引领。此两点要素,一是决定了武术文化、武术精神的厚度,二是引导了武术文化、武术精神的发展方向。历史不可能倒退到冷兵器时代生死帖的格斗交流模式,当前建立健全一个成熟、科学、安全的格斗竞技平台,就要坚持实践,敢于思想碰撞,兼蓄并包,只有这样才能让武术这项古老的运动焕发出新的生机。

责任编辑:刘娜
 

上一篇:少林功夫概述

下一篇:北京市西城区、门头沟区中小学武术锦标赛举办

编委会 | 网站简介 | 机构设置 | 会员简介 | 人员查询

中国诚信文化网cxzg.cslai.org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京ICP备13008251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