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诚信文化分会    主 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国功夫

西江白眉拳_史简述

时间:2021-08-09 13:59:35 来源:中国武术网 作者:星辰

  清兵入关后,明朝武将朱国畴将军避难到河南嵩山少林寺落发为僧(法号“赤眉”),潜心禅理、精研武学,并将武艺绝学分别传授给五枚、白眉、至善、冯道德及苗显等五人。艺成后,上述五人分道扬镳,各自发展。辗转多个地方后,白眉上人终于在四川峨嵋山清虚观隐居下来,潜心修道,并对自己平生所学武技进行融汇提炼。

  一次偶然的机会,受峨嵋猿猴倒挂树上捕抓水中游鱼的启发,悟出了四标内劲、叠骨功和棉花肚等惊世武技。除白眉曾秘传两广总督高进忠外,为免武技所传非人,白眉派武功一直只在佛、道中人秘密传习。直至上世纪初,才由第三代衣钵传人竺法云禅师将白眉派武功传给俗家张礼泉。

  张礼泉(字励存,1882-1964),原籍广东省惠阳县,出生于惠州桥东一个小商人家庭。自七岁起,张便先后随家乡东江一带的林石、李矇、林合、林俄等拳师习武。1900年,张参加了孙中山的兴中会。是年,兴中会在惠州起义遭到挫败,张于是避居新会。次年因击毙当地一名恶霸而折返惠州。不久,张与堂兄弟离开家乡,投奔在广州担任候补知县的族叔。

  1903年,张在广州六榕寺一带的旗下街巧遇四川和尚莲生。经比武较技,深为莲生的拳技、武德所折服。因年龄相近,志趣相投,两人成了莫逆之交,经常在一起切磋和研究武学。经数月考察,莲生见张悟性过人,有习武的天分,于是带其到光孝寺谒见在那里挂单的竺法云禅师。

  在其真诚感动下,竺师终于打破了不传俗家的旧例,将张收为弟子。在竺师的悉心教导下,经三年苦练,除了弹子暗器外,张尽得白眉派武学精髓。随后,竺法云携莲生云游西行,之后如白云黄鹤不知所踪。张也离开广州,回到家乡继续研习竺师所传的武功。

  为了方便门人习练,张对早期习练的几家拳法进行了精选,在保留原有基本招式的基础上,以白眉派的心法和发劲方式进行了改良,创编了石师、三门八卦、地煞、四门八卦等套路。在器械方面,也遵循同一宗旨,既继承了竺法云系列的器械套路,也将早期习练的优秀器械纳入其武功体系,为纪念始祖白眉上人,尊以“白眉”命名。自此,张礼泉便成了岭南白眉拳的创派宗师。

  在传承白眉派武功的同时,张礼泉加入了推翻满清政府的队伍行列,曾参加过1911年著名的黄花冈起义等重要活动。国民革命取得成功后,因在江门协助当地政府擒获一名武功高强的盐枭和屡败当地武术名人而名声初振。

  1912年,张为一名门徒排解纠纷而卷入一场以寡敌众的械斗④。由于双方人数悬殊且对手太凶残,在无奈及生死攸关之际,张空手以功力击毙为首滋事者,重创数名高手后避往广州。抵穗后,张先是在安怀里⑦设立《励存国术社》授徒,其间,因用白眉派武功收服多名武术名师而震动了当时广州武术界。自此,张人气飙升,徒生大增。因而也招致了一些人的妒忌,遂买凶欲将其刺杀,但欲行刺的近十名持枪、械的杀手俱被张一一击败,其中几名来不及逃跑便被闻讯赶到的军警当场缉捕。事后,广州的报纸将此事作为头条新闻予以报道,称颂张为“东江猛虎”。

  1929年,张礼泉应邀到时任广东省国民政府主席、粤军第四军军长李济深将军创办的《两广国术馆》担任武术教师,与当时同在该馆任教的林荫棠、林耀桂、赖成己、黄啸侠等南拳名家被誉为“南方五虎将”。在张礼泉的积极传播下,白眉派拳术在岭南一带逐渐流传开来。随后,张又应邀到黄埔军校及“南天王”陈济棠将军设立的广东军事政治学校(燕塘军校)教授武术。抗日战争爆发后,张礼泉激于义愤,积极号召门人投身抗战,以武报国。

  在其本人言传身教的影响下,众白眉派弟子挟武从戎,纷纷加入抗日队伍。针对旧中国军队武器旧劣,装备不足,近战能力低下的弱点,张礼泉创编了著名的“励存剌枪术”和大刀术,并将其传授给十九路粤军和黄埔军校的学生。结果这套剌枪术和大刀术在1932年1.28上海淞沪事件和1939年抗日战争长沙会战的白刃格斗中发挥了显著的功效。

  1938年广州沦陷之际,张礼泉返回家乡,在东江一带担任抗日游击队的武术教练。抗日战争结束后,张回广州担任广东省谍报机关的武术教官。1949年初偕家人及部分弟子移居香港。1964年夏天,张礼泉因病逝于香港九龙,享年82岁。

  在张礼泉的门徒中,得其真传且在海内外影响较大的,首推曾惠博。

  曾惠博(1906-1958),广东省增城县人,出生于越南西贡市之华人区。曾自幼习南派蔡李佛拳械,擅青龙内气功⑥,拳快腿重,抗击力惊人。上世纪20年代中期,曾利用回乡省亲之机,率十数名徒弟到广州向各武术门派挑战,结果逢战必胜,令当时的广州武术界大为震惊。在友人的鼓动下,曾到张之武馆要求比试,结果被张用“以彼之技还彼之身”之法,用曾擅长之腿法将其击败。曾即跪地拜师,次日更举行隆重的传统拜师仪式,正式列入张师门墙,此事在广州武术界传为佳话。此后,曾便日夜追随张师左右,执弟子之礼。艺成后,曾返回越南,在西贡市开设正骨医馆并设立《南强健身院》授徒。

  在授徒期间,为适应初学和技击的需要,曾惠博对所学之白眉拳技进行了疏理和改进,创出了四马连环、莲叶遮龟、三攻等拳术套路,并将蔡李佛拳技融入了其白眉拳的教学。1956年至1963年鼎盛时期,曾惠博名下的《南强健身院》辖有《越胜堂》、《越英堂》、《群英堂》、《联胜堂》等武馆五间,弟子愈万,遍布越南各地,规模和影响力为当时越南各武术流派之首。

  曾惠博去世后,其长子彼德继承父业,执掌曾名下之健身院及正骨医馆。1975年越南统一后开始排华,禁止华人授武,《南强健身院》及其属下武馆被迫停业,众多白眉门人远走他乡,余者也转入地下秘密传习。1987年后,随着中越关系解冻,《南强健身院》、《群英堂》、《联胜堂》众馆才得以重新开业。

  1931年,经张礼泉当时的门徒夏汉雄介绍,曾惠博与夏《珠江国术社》之学员陈君侠(原名照堂,字子熙,广东云浮县人,1903-1952)相识,曾见陈天资聪颖,悟性过人,且有多派拳术基础,在征得夏同意后,由其亲自授艺,并将其带回越南,朝夕教诲。随后,曾惠博利用回乡祭祖之机,先后三次带其谒见张礼泉宗师,结果陈之人品及武学资质深得张赏识。因陈为西江峡上之人,张宗师遂赠名“君侠”。自此陈即以此名号行走江湖。经曾惠博近八年的严格督导,陈君侠系统地学习了白眉拳的内外功法和拳械套路,且功至大成,尤擅铁沙掌及罗汉内功,其功力得到了张、曾二老的一致认同,嘱其广开武业,传播白眉派武功。1938年,日军进犯广州之际,陈遵张、曾二人之命,携弟子陈联章返回肇庆西江流域一带传播白眉派武术,以武报国。

  回乡后,陈君侠先是在弟子朱雨成(广东顺德县人,1918-2001)在云浮腰古设立的《存生堂》授徒,期间因屡挫多派武术教头而在西江流域扎下了根基,随后更勇伏高要洪拳猛将伍儒翔(1905-1968)并将之纳入门下。随着门徒的增多,为适应教务和发展的需要,经报请当时的广东省国民政府批准,开设《广东省西江民强国术社》,旗下分社多达38间,遍布云浮、新兴、高要等地。为分担教务,陈君侠挑选了陈联章、严才、程志强、伍儒翔等12名弟子分赴各分社担任助教,其本人则定期巡回于各分社之间进行督导。

  1941年秋,陈君侠在云浮圣堂庙⑦邂逅莲生和尚的一名四川籍和佛门弟子,随之接受其指导近一年,技艺更臻于化境。在研练和授徒的同时,陈君侠对以往所习各门派的武技、功法以及跌打医学进行了总结、精选和提炼,将其融为一炉,创出了三部吞、三揽十字摩等功法以及对跌打刀伤有独到功效的金刀膏。为确保教学质量,陈君侠还将白眉拳术的教学分为初、中、高三个层级,并严格制定了开班教学与入室授徒的界限,形成了“打牢基础,因材施教,以练为战,以内壮外,武医结合,逐层提高”的教学方针。

  经过近10年的探索和努力,逐步形成了风格独特,身法、步法、发劲和练功方式均有别于其他分支的——西江白眉拳。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君侠的人品、武功也为当地政府所肯定,1939年末被云浮县政府聘为武术总教官。在其致力推广和传播下,白眉派拳术在西江一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可以说是精良辈出、人才济济。1952年,因陈曾受师叔葛肇煌(白眉派五代弟子,广东河源人,1900-1953)的拉拢加入其部并为之培训特工人员,在当时开展的“镇反运动”中遭到镇压。

  就在陈君侠返乡次年,经咏春派拳师余龙介绍,陈宗良(广东云浮县人,1915-1995)、李耀斌(广东云浮县人,1919-2003)、李英斌(广东云浮县人,1920-1985)、肖振荣(广东云浮县人,1926-2008)等人得以挟技投入陈君侠门下,六、七年间尽得白眉拳械之精髓,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功夫。

  新中国成立至文革期间,由于历史等各方面的原因,西江白眉派拳术的发展曾一度遭到打压,李耀斌、陈宗良、李英斌、肖振荣等四名西江白眉派传人均被投入狱中。出狱后继续接受劳动改造。其他门人也因出身成分等问题被迫深居简出,秘密传练,其传播基本处于松散、混乱的状态。文革结束后,武术重获新生,李耀斌、陈宗良、李英斌、肖振荣等人先后摘掉了头上的“帽子”,于是各自公开授徒,白眉拳才有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因当时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等各种主客观方面的因素,陈宗良、李耀斌等传人与包括陈师后期的弟子同门之间鲜有见面和交流,与流传到海外的其他白眉派分支更难有沟通。在各自传承发展的几十年间,不少西江白眉门人根据各自的研练体会以及授徒的不同需要,对陈师所传授白眉派拳术作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发展和润色,所以西江白眉派的拳械,与其他分支相比较,虽然在名称上大致相同,但身形、步法,特别是发劲方式则存在着较大差异。

  近年,随着国际国内经济、文化、体育、医学的发展和交流,特别是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文化体育“走出去”战略的推动,西江白眉拳各支系的发展已由过去较为封闭、松散的状态逐步走向开放和融合,不少关闭多年的白眉拳武馆纷纷复业。从秘守其技到公开授徒,从强警健民安邦到越洋交流传播,西江白眉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责任编辑:刘娜
 

上一篇:少林功夫——少林七星拳

下一篇:如何科学的培训武术运动员的柔韧素质

编委会 | 网站简介 | 机构设置 | 会员简介 | 人员查询

中国诚信文化网cxzg.cslai.org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京ICP备13008251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