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诚信文化分会    主 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国功夫

近身与发力

时间:2021-10-19 10:29:48 来源:《中华武术》杂志 作者:陈彩杰 王荣泽

  一、近身

  李小龙:“我的全部武功精粹就是两点,近身与发力。“发力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力量、速度、打击部位、发力距离等为至要,其中的发力距离为重中之重。发力距离过远,打到的时候,对方受力不大,徒有力量和速度;发力距离过近,发不出大力,空有一身力量。为了创造一个最佳的发力距离,有时要向前贴近对手,有时要向后远离对手。看李小龙的打斗视频,有进有退,进退迅速,时而贴近对手,时而远离对手,目的之一就是创造一个最佳的发力距离。李小龙这句话里讲的近身,不纯粹是向前贴近对手,而是通过恰到好处的进或退,创造一个合适的距离,使击中对手的时候发力淋漓尽致。近身技术差,即使击中,发力也不大,有惊无恐。近身为发大力,发力须先近身。

  推手较技也有创造合适距离的问题,借用李小龙的话来说,也有近身问题。散手的近身过程是非接触性的,推手的近身过程却是接触性的,是在肢体相互接触中完成近身。为了创造出一个最能用出力的距离,有时需要进半步或者一二步,有时需要主动退半步或者一二步。不管是进还是退,都至少有一个接触点粘连着。这个接触点可能是手,可能是身体,可能是腿,最多的是手。接触处不空走,贴实抵紧,用力无断续,持续施力逼迫对手,改变对手运动状态,沾连粘随中,感觉自己最能用出力,而对手最不能用出力的时候,发出大力进攻。接触处不空走,进步是如此,退步时仍如此。进步,身进手也进。退步,身退手不退。不管进步还是退步,逼迫对手之力不失,这是积极主动的“只进不退”,它与李小龙的积极“近身”异曲同工。

  近身,不管是散手的非接触性近身,还是推手的接触性近身,不以进步还是退步为论,是以争取最佳的发力距离为论。

  二、发力

  发力主要分非接触性的击打发力和接触性的推撞发力两种。散手的发力主要是非接触性的击打发力,推手发力主要是接触性的推撞发力。非接触性的击打发力又有远距离发力与近距离发力之别,接触性的推撞发力又有力作用时间长和力作用时间短之别,情况不同,发力机理不尽相同。但“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却是很多不同发力方式的共性。

  “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不是用来指导太极拳套路练习,套路练习不发力,用意不用力,没有“发于腿”的过程,它是专用于描述发力瞬间身体各部的分工和作用。

  人体运动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以肌肉收缩、韧带拉伸为动力,以骨骼为杠杆,以关节为枢纽完成的。肢体伸缩发生弹性形变,释放弹力。骨骼不会产生力量,也不会发生伸缩,伸缩只能发生在关节处,其中的膝、髋、肩、肘、腕关节伸缩幅度最大且灵活。一拳击出,腿、手伸缩幅度最大,对发力的贡献也最大。

  构成脊柱的七节颈椎、十二节胸椎、五节腰椎及融合成一节的骶椎与尾椎,相对身体其他关节,骨节之间节距短,伸缩幅度有限。由于节距短,它们的优势是稳定性固定性好,支撑作用突出。它们对发力的贡献相对腿、手要小。肩挑重物劳作,腰酸背胀,而腰酸背胀不等于腰背对发力的贡献最大,行走时腿脚有大幅度伸缩,发力主要在腿,脊柱各节伸缩度十分有限,主要起支撑、稳定作用。

  “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道明腿、腰、手三者在发力时的分工和主要贡献。“发于腿”一一腿专司发力,膝关节、髋关节伸缩幅度很大,对发力的贡献最大。“形于手指”一一拳掌专司力的表达,全身所发之力是在拳掌上表现出来,其实,这还不够,如果加上 “力发于手”那就更完美了。这是因为肩关节、肘关节伸缩幅度很大,腕关节很灵活,对发力的贡献不亚于腿。如,寸劲的发力关键在抖腕、紧拳,鞭击力、弹击力,发力关键都在手。腿蹬地发力,拳头击中目标的瞬间,如果忽略自身体重,相关关节所承受到压力相等,这意味着脚蹬地的力和拳面受到的力大小是相等的。在由脚至腰至肩至拳面这么长的力的通道上,如果它的中段不够稳定不够坚固不够灵活,就有可能力从中段折断,使达拳面的力不够大,中段是中流砥柱,承上启下。这个中段就是人体最为粗壮有力,由脊柱构成的躯干。而其中的腰因相对活络,力最有可能因它的疲软滑闪而从此折断,腰尤其要坚固稳定,“主宰于腰”名符其实。腰部是力量通道的中段,主要起支撑、支持、主宰、协调全身运动的作用,使用的频率最高,要注意减少无效晃动。脊背部主要协助手的发力,辅助腰部的工作。不要误以为手的发力不大而轻视手发力的能动作用。

  平时发力练习,虽然有“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的要求,但练习的时候,不能由脚而腿而腰而肩而手,一个关节一个关节地去想,发力很快,你没有想完它就完成了。对于有“立身中正” “支撑八面”要求的太极拳术,发力的时候只管伸缩幅度大的手和脚,少管不管伸缩幅度不大的腰脊。把手脚安排好,让腰脊慢慢去适应手脚的发力操作。拳打千遍其理自现,把腰脊的支撑、支持、主宰、协调作用交给时间,让时间来磨合手脚与它们的关系,多管容易造成无效晃动、滑闪,反而碍手碍脚,于事无补。

  没有近身作为铺垫,力量无用武之地。没有娴熟的发力技巧,近身无意义。近身与发力是孪生兄弟,总是相伴而行。

责任编辑:刘娜
 

上一篇:评说醉剑

下一篇:峨眉派功夫团成立暨揭牌仪式在峨眉武术宗祠举行

编委会 | 网站简介 | 机构设置 | 会员简介 | 人员查询

中国诚信文化网cxzg.cslai.org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京ICP备13008251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