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青岛58中举办了第一届传统文化节,来自国际部高一的李姝涵,一身英姿飒爽的武术服,表演了一套螳螂拳拳术和剑术,刚柔相济、勇猛快速的动作,让同学和老师们大开眼界,想不到,这个看起来文静内秀的女孩,竟然是一名“武林高手”。7岁开始练武的李姝涵,师从第四代鸳鸯螳螂拳传承人孙丛宅,接近十年的时间,她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即使是在学业最紧张的时候也从未放弃习武,如今李姝涵的愿望是将传统武术发扬光大,让更多人爱上武术,学习武术。
公园散步巧结螳螂拳传承大师
李姝涵第一次和武术结缘是在7岁那年,当时她和父母去燕岛山公园散步,看到一位老人在空地打拳,面前放着枪、棍、剑等,老人一招一式灵活矫健,刚劲有力,一下子吸引了李姝涵和父母的注意。询问才得知,这位老人是第四代鸳鸯螳螂拳传承人孙丛宅老先生。鸳鸯螳螂拳是鸳鸯门派六大精髓之一,鸳鸯门派还包括鸳鸯内家功、鸳鸯门医术、鸳鸯门长拳、鸳鸯门兵器、鸳鸯门散打。孙丛宅是第四代弟子中唯一全面继承鸳鸯门派所有精髓的传承人。
据悉,中华鸳鸯门派由春秋战国时期白猿所创,源远流长已达2700余年。鸳鸯螳螂拳讲究一招一式皆克敌制胜,技击性很强。同时,鸳鸯螳螂拳以内家功为根基,修身养性,套路动作左右对称,肢体得以全面协调灵活开发,使身体整体素质得以提高,有很高的健身养生价值。“练武能强身健体,锻炼品质,想不想试试?”父母这样问小姝涵,她立刻答应了下来,师从孙丛宅老先生。
严寒酷暑要做“千锤百炼的钢”
只有7岁的李姝涵,还不能完全明白练武的意义。长期的练习中,苦和累是主题词。孙老先生每天清早都会去燕岛山公园晨练,上小学的李姝涵每个周末也都雷打不动跟着师傅习武练拳,寒暑假更是一有空就去。练武术的人都知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李姝涵也不例外。数九寒天,寒风凛冽,清晨天刚蒙蒙亮,同龄孩子都在被窝里睡得正香,小姝涵却要被叫醒去习武。练枪棍的时候,戴手套会妨碍动作,一双小手露在外面,被风吹得冰凉。而酷热的三伏,一清早就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小姝涵却一招一式认认真真练习,一套动作下来,脸热得通红,身上衣服也早已湿透。
作为母亲,李女士一开始心疼不已,但陪着女儿坚持练下去的想法却从未改变。“任何一种兴趣爱好都胜在坚持。不经过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历练,就没有真正领悟习武的意义。”孙老先生也经常鼓励小姝涵:“千锤百炼的钢最硬,风吹雨打的松最挺。”
有过动摇父母的鼓励让她坚持
上了初中,从三门课增加到七门课,学业的紧张,升学的压力,让李姝涵有些喘不过气,甚至一度对继续练武产生了动摇。“这时候,父母的陪伴和鼓励是最重要的。”李女士说,她和丈夫对此看法一致:课外辅导班可以少上,但武术必须要练,只有有了好身体,才能保证好学习以及其他的事情。“坚持习武这是家长和孩子共同的选择。”
为此,李女士帮女儿仔细规划了时间,每周五晚上提前到10点睡觉,第二天早起上山练武,中午再补上一觉,孩子一天都可以精力充沛,不仅没占用学习时间,效率反而更高。更重要的是,常年习武,让李姝涵的身体素质极大提高,多年来几乎没有流感、发烧、生病请假,身体“倍儿棒”,无形中也是积攒了一笔宝贵的健康财富。看到习武有这么多好处,李姝涵也备受鼓舞,信心百倍地坚持。“从小他们一起习武的孩子有十几个,最后坚持下来的寥寥无几,李姝涵就是其中之一。”说到这一点,李女士很为女儿骄傲。
尚武崇德滋养果敢独立的品质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2021年青岛武术协会、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大会组委会组织的“2021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交流赛”中,李姝涵接连获得女子C组国非螳螂拳决赛一等奖、女子C组国非短器械决赛一等奖及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奖,踏雪寻龙,玉汝于成。
在李女士眼中,习武好处还远不止这些。练武讲究武德,对孩子的品格、性格也是很好的滋养。“李姝涵性格一直比较独立,也很有主见,练武后,更增强了她这种果断的性格,生活学习里都更加自律,不拖泥带水。”上初中时,她看到家附近一处步行街施工,工人冒着酷暑干活,中午只能在帐篷里休息,于是回家和妈妈商量“想帮助他们”,李女士带着女儿买来水果、牛奶分给工人。在她看来,女儿这种发自内心的善意,乐于助人的品行,和习武分不开,也格外宝贵。
如今在青岛58中国际部上学的李姝涵,学习生活依旧忙忙碌碌,但她仍然会抽空练习武术。李女士说,女儿告诉她,自己想要写一篇关于传统武术的研究文章,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武术、练习传统武术。“她希望如果有机会的话,以后能够去各地走走,拜访武术名师,了解不同门派,还希望将螳螂拳这项青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出国门,让世界更了解中国武术。”